颉羌的意思、颉羌的詳細解釋
颉羌的解釋
古時泛指少數民族首領。 吳師道 《吳禮部詩話》引 宋 楊景 《凱歌》之三:“不是頡羌求款附,為君唾手取 靈州 。”
詞語分解
- 颉的解釋 颉 (頡) é 〔倉颉〕上古人名,相傳他創造文字。 (頡) 颉 (頡) é 〔颉颃〕a.鳥向上向下飛;b.引申為不相上下,如“他的畫與名家相颉颉”;c.對抗,如“颉颉作用”;d.倔強,傲慢,如“苟出
- 羌的解釋 羌 ā 中國古代西部的民族:羌笛。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羌族。 文言助詞,用在句首,無義:“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姓。 筆畫數:; 部首:八;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颉羌”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和讀音區分:
一、作為成語(讀jié qiāng)
- 基本含義
形容人高傲自大、目中無人,帶有貶義色彩。
- 來源與演變
源自《左傳·僖公十五年》中提到的羌族小人“颉羌”,後演變為成語。“颉”指自視甚高,“羌”指小人,合稱表示傲慢之人。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态度傲慢、輕視他人的行為,如:“他颉羌自滿,終緻失敗。”
二、作為曆史名詞(讀xié qiāng)
- 基本含義
古時泛指少數民族首領,常見于曆史文獻。
- 例證與引用
宋代楊景《凱歌》有“不是颉羌求款附,為君唾手取靈州”之句,此處“颉羌”指歸附的少數民族首領。
- 相關背景
“羌”為古代西部民族,曾建立後秦政權;“颉”在此處可能與部族稱號或音譯相關,具體含義需結合史料考據。
三、讀音與用法的關鍵區别
- jié qiāng:強調性格傲慢,屬成語用法。
- xié qiāng:指代曆史人物或首領,屬專有名詞。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或《吳禮部詩話》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颉羌
【拼音】jié qiāng
【釋義】颉羌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治理盜賊,平定叛亂。在古代典籍中,常用來形容統治者處理亂局、平息叛亂的能力。
【部首】颉(jié),羌(qiāng)
【筆畫】颉:8畫;羌:10畫
【來源】颉羌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颉字的本義是指人高過頭而過,後來引申為指治理、整治。羌字的本義是古代西南地區的一族人的名稱,後來引申為指叛亂、造反。
【繁體】頡羌
【古時候漢字寫法】颉和羌字在古代的寫法和現在稍有不同。颉在古代寫作“頡”,羌在古代寫作“㧑”。
【例句】
1. 劉備在蜀地颉羌,給人民帶來了和平和穩定。
2. 這個國家需要一位能夠颉羌的領導者,才能解決目前的混亂局勢。
【組詞】
1. 颉首:指殷商時期的一種官員的職位,負責整治和懲治罪犯。
2. 羌族: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等地區。
【近義詞】安撫、安定、平叛
【反義詞】激發、煽動、造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