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狎媟的意思、狎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狎媟的解釋

親昵而近于放蕩。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一》:“自此狎媟無間,遂患羸疾。” 清 魏祝亭 《兩粵猺俗記》:“﹝男女﹞率以狎媟語相贈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狎媟"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關系過分親昵而失去莊重感。《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舉止輕佻,行為不莊"(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7版),特指在人際交往中突破禮節界限的親昵狀态。該詞由"狎"(本義為習慣性親近)與"媟"(古同"亵",指輕慢)複合構成,早在《漢書·五行志》中就有"夫婦不嚴,則曰狎媟"的記載(來源:中華書局《漢書》校注本)。

在近現代漢語中,"狎媟"多用于描述兩性間超越正常社交尺度的親密舉止。王力《古代漢語》指出該詞常見于明清小說,如《金瓶梅》中"西門慶與潘金蓮狎媟無度"的描寫(來源:中華書局《王力古漢語字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别強調其貶義色彩,标注為"書面語,含批評意味"(來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3版)。

需要注意的是,"狎媟"與"親昵"存在程度差異。周祖谟在《漢語詞彙講話》中辨析:前者強調逾越禮法的放肆,後者僅指關系密切(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漢語詞彙史研究》)。這種細微差别體現了漢語詞彙對行為分寸的精準把握,反映了傳統文化中的禮儀觀念。

網絡擴展解釋

“狎媟”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xiá xiè,屬于書面用語,多用于描述人際交往中的親昵狀态。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引證與用法

  1. 古典文獻中的用例:

    • 清代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提到:“自此狎媟無間,遂患羸疾。”,指因過度親密無度而導緻身體衰弱。
    • 魏祝亭《兩粵猺俗記》中描述男女交往:“率以狎媟語相贈答”,體現言語上的輕佻調笑。
  2. 單字解析:

    • 狎:本義為馴犬(《說文解字》),引申為親近而不莊重。
    • 媟:古同“亵”,意為輕慢、不尊重,常指言行失當。

近義詞與關聯詞


使用建議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用例或字形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來源3)的權威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鳌釣剝蝕采芹朝行車舩沉聲靜氣螭首尺诏抽引村集刀鴨打拍豆鼠斷路放語封土豐翳釜煤捬心公量瑰麗貴素鼓舞歡忻黃六驩躍夾竹桃解果截途極戒巾褠矜踞糾縛九僧詩科目人廓恢括刷立馬蓋橋龍虎節蘆莩魯桑律典驢臉門面話篾籠民讐黏惹逆遣剖屍遷延歲月青瞳驅駭入質三筆六詩少縱即逝説明同館痛惋退嬰頑魯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