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采求的意思、采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采求的解釋

搜求;搜集。《後漢書·馬嚴傳》:“臣伏見方今刺史太守專州典郡,不務奉事盡心為國,而司察偏阿,取與自己,同則舉為尤異,異則中以刑法,不即垂頭塞耳,採求財賂。”《後漢書·儒林傳序》:“及 光武 中興,愛好經術,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採求闕文,補綴漏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采求”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指搜求、搜集或追求、尋求,既包含物質層面的收集(如財物、文獻),也包含精神層面的探求(如知識、真理)。

二、文獻溯源

  1. 《左傳》用例
    在《左傳·莊公二十一年》中,通過“夫以采求進,豈若以時偷乎?”的表述,強調積極追求進步而非苟且偷安,體現進取精神。

  2. 《後漢書》記載

    • 馬嚴傳提到官員“採求財賂”,指搜刮財物
    • 儒林傳序記載光武帝“採求闕文”,指搜集散佚文獻。

三、使用場景

  1. 古代語境:多用于描述官員搜刮財物或學者整理典籍,如“採求闕文”指補全文獻缺漏。
  2. 現代引申:可形容學術研究中的資料搜集(如田野調查),或表達對知識、真理的探求态度。

四、字形解析

■ 示例:清代學者戴震主張“採求實證”,強調考據需廣泛搜集材料并嚴謹驗證,正體現了“采求”的學術方法論。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采求(cǎi qiú)是一個常見的漢語詞語,它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采(cǎi)和求(qiú)。 《采求》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起初是用來指代古代人民的勤勞和努力,後來逐漸演變為指尋找和追求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它通常用于表達追尋、尋找信息或答案的行為。 這個詞使用了兩個部首,分别是「蔔」和「人」。部首「蔔」表示蔔筮,代表了追求預言和答案的意思。部首「人」表示人類,代表了求知和追求的主體。 《采求》共有9個筆畫,其中「采」部有4個筆畫,「求」部有5個筆畫。 在繁體字中,「采求」的寫法基本沒有變化,仍然保留着「采」和「求」兩個部分的結構。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采求」兩個字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除了可能存在一些細微的變化。 以下是關于「采求」的例句: 1. 他正在采求一本關于自然界的書籍。 2. 她正在采求一些專家意見,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 與「采求」有關的詞彙包括: 1. 尋找、探求:都可以用來指追求信息或答案的行為。 2. 探索、探索:都可以用來指尋找未知的事物或理論。 「采求」的反義詞可能是滿足、放棄。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