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 隆慶 年間窯制瓷品的通稱。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玩具·瓷器》:“幼時曾於二、三豪貴家見 隆慶 窰酒杯茗盌,俱繪男女私褻之狀,蓋 穆宗 好内,故以傳奉命造此種。”
隆慶窯是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景德鎮官窯的瓷器總稱,其制瓷工藝在明代中後期具有承前啟後的特點。以下為綜合解釋:
定義與曆史背景
隆慶窯專指明穆宗隆慶時期景德鎮官窯燒制的瓷器。這一時期因皇帝在位時間短(僅6年),存世瓷器較少,但工藝承襲嘉靖窯并有所創新。
工藝特點
器型創新
以碗、盤為主,另有獨創的蓋盒(方勝式、銀錠式等)和提梁壺,器形設計突破傳統,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
文化意義
隆慶窯反映了明代晚期官窯制瓷的轉型,其五彩瓷的華美風格為萬曆窯的繁榮奠定基礎。但因存世量稀少,現存隆慶窯瓷器多藏于博物館或高端收藏領域。
提示:關于隆慶窯瓷器紋飾的特殊記載(如私密圖案),建議參考《明史》或權威考古報告進一步驗證。
隆慶窯,又稱隆慶瓷窯,是指明代隆慶年間(1567年-1572年)在中國開建的一座著名瓷窯。
隆慶窯的意思是指這座瓷窯的名稱。
隆慶窯的拆分部首為“窊”,總筆畫為14畫。
隆慶窯由明朝隆慶皇帝于1567年命名建造,取名隆慶窯代表朝廷對工藝美術的重視。
隆慶窯(繁體字)
隆慶窯(古漢字寫法)
這件瓷器非常珍貴,它是出自隆慶窯的作品。
隆慶皇帝、隆慶年間、瓷窯
明代瓷器窯、隆慶瓷器窯
其他朝代瓷器窯、隆慶之外的瓷器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