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鵞湖”。1.山名。亦為書院名。 江西省 鉛山縣 北 荷湖山 ,有湖,多生荷。 晉 末有 龔氏 者,畜鵝于此,因名 鵝湖山 。 宋 淳熙 二年 朱熹 與 呂祖謙 、 陸九淵 兄弟講學 鵝湖寺 ,後人立為四賢堂。 淳祐 中賜額“文宗書院”, 明 正德 中徙于山巅,改名“鵝湖書院”。 唐 張演 《社日村居》詩:“ 鵝湖山 下稻粱肥,豚穽雞栖對掩扉。”《宋史·儒林傳四·陸九淵》:“ 九淵 嘗與 朱熹 會 鵝湖 ,論辨所學,多不合。” 清 查慎行 《淳如招遊蓮花洞》詩之四:“指點 鵞湖 榛莽路,講堂片席待重開。”參閱《嘉慶一統志·廣信府·鵝湖山鵝湖書院》。
(2).指 宋 淳熙 二年 朱熹 與 陸九淵 在 鵝湖寺 的辯論。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三》:“ 新建 良知之説,自謂千古不傳之祕,然 孟子 諄諄教人孝弟,已拈破此局矣,況又 鵝湖 之唾餘乎?”
“鵝湖”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山名與書院
位于江西省鉛山縣北部的荷湖山,因晉代龔氏在此養鵝得名。宋代朱熹、呂祖謙、陸九淵等學者曾在此辯論學術,史稱“鵝湖之會”。後在此建立“鵝湖書院”,成為古代四大書院之一,明代遷至山巅并更名。
文化象征
特指朱熹與陸九淵的學術辯論,體現理學與心學的思想交鋒,對後世儒學發展影響深遠。
指“人或物漂浮水中無所依靠”,比喻處境艱難、孤立無援。此用法在現代語境中較為罕見,需謹慎結合上下文判斷。
建議:若涉及曆史、文化或地理内容,通常指江西的書院及學術事件;若為文學比喻,可能取成語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