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口脂的意思、口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口脂的解釋

(1).古代用以防止寒冬口唇開裂的唇膏。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忠志》:“臘日賜北門學士口脂、臘脂,盛以碧鏤牙筩。” 唐 杜甫 《臘日》詩:“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唐 劉禹錫 《代謝曆日面脂口脂表》:“中使 霍子璘 至,奉宣聖旨……兼賜臣墨詔及 貞元 十七年新曆一軸、臘日面脂、口脂、紅雪、紫雪并金花銀合二。”

(2).化妝用的唇膏;口紅。 唐 張鷟 《遊仙窟》:“豔色浮粧粉,含香亂口脂。” 前蜀 韋莊 《江城子》詞:“朱唇未動,先覺口脂香。” 宋 趙令畤 《侯鲭錄》卷五:“兼惠花勝一合、口脂五寸,緻耀首膏唇之飾。” 清 龔自珍 《菩薩蠻·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詞:“樓外月黃昏,口脂聞暗香。” 茅盾 《參孫的複仇》:“口脂香和妖豔的聲音一齊送進 參孫 的感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口脂”是古代對唇部護理及化妝用品的統稱,具體含義可分為以下兩方面:

一、基本含義

  1. 防裂唇膏
    古代冬季用于防止口唇幹裂的油脂類用品,常以動物脂肪或植物油脂制成。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皇帝會在臘日賞賜北門學士“口脂、臘脂”,盛于精緻的碧镂牙筒中。

  2. 化妝用唇膏
    後逐漸演變為類似現代口紅的化妝品,用于修飾唇色。唐代詩詞中多有描述,如張鷟《遊仙窟》提到“含香亂口脂”,韋莊《江城子》則寫“朱唇未動,先覺口脂香”。

二、曆史與文化

三、與現代口紅的區别

古代口脂多為固态或膏狀,需用手指或刷具塗抹,而現代口紅因化學工藝發展,質地更豐富(如啞光、水潤等),色彩選擇也更廣泛。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化妝品演變,可參考《酉陽雜俎》《侯鲭錄》等文獻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口脂是什麼意思

口脂(kǒu zhī),又稱口紅,是一種化妝品,用于塗抹在嘴唇上增加顔色和光澤的産品。它廣泛應用于化妝和美容領域,常用于妝容的修飾和提升。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口脂的拆分部首為口和脂,筆畫分别為3畫和9畫。

來源和繁體

口脂一詞源于漢語,繁體字為口脂(kǒu zh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口脂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的意思和形狀仍然相似。古代寫法可能更加簡化或略有區别,例如:口脂的漢字寫法可能為“口紙”或“口脂紙”。

例句

1. 她用口脂輕輕地塗抹在嘴唇上,妝容立刻顯得生動起來。
2. 最近這款新口脂在市場上非常暢銷,許多女性都想購買。

組詞

唇膏、口紅、嘴唇油、口彩

近義詞

口紅、唇膏、口彩

反義詞

脫色、無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