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口脂的意思、口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口脂的解釋

(1).古代用以防止寒冬口唇開裂的唇膏。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忠志》:“臘日賜北門學士口脂、臘脂,盛以碧鏤牙筩。” 唐 杜甫 《臘日》詩:“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唐 劉禹錫 《代謝曆日面脂口脂表》:“中使 霍子璘 至,奉宣聖旨……兼賜臣墨詔及 貞元 十七年新曆一軸、臘日面脂、口脂、紅雪、紫雪并金花銀合二。”

(2).化妝用的唇膏;口紅。 唐 張鷟 《遊仙窟》:“豔色浮粧粉,含香亂口脂。” 前蜀 韋莊 《江城子》詞:“朱唇未動,先覺口脂香。” 宋 趙令畤 《侯鲭錄》卷五:“兼惠花勝一合、口脂五寸,緻耀首膏唇之飾。” 清 龔自珍 《菩薩蠻·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詞:“樓外月黃昏,口脂聞暗香。” 茅盾 《參孫的複仇》:“口脂香和妖豔的聲音一齊送進 參孫 的感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口脂是中國古代用于唇部妝飾與護理的化妝品,兼具潤澤雙唇與增添色澤的功能。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口脂最初以動物油脂混合香料制成,後逐漸加入朱砂、蜂蠟等成分,形成固态或膏狀形态,具有防裂、保濕及修飾唇色的作用。

從曆史文獻考證,口脂的使用可追溯至漢代。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詳細記載了唐代以前口脂的制作工藝,需将牛髓、丁香、藿香等原料熬制後冷凝成型,反映出古人利用天然材料追求美容與實用結合的智慧。唐代《外台秘要》則收錄了包含甲煎口脂、紫草口脂等七種配方,說明其品類已呈現多樣化發展。

在文化層面,口脂被賦予特殊禮制意義。《唐書·輿服志》記載皇帝于臘日賜百官口脂、面藥的傳統,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臘日賜口脂、蠟脂,盛以碧镂牙筒”的描述,印證了其在唐代已成為宮廷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白居易《臘日謝恩賜口蠟狀》中“感勤之旨,銘刻心肝”的詩句,更凸顯了這類賜贈行為蘊含的皇權象征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口脂”是古代對唇部護理及化妝用品的統稱,具體含義可分為以下兩方面:

一、基本含義

  1. 防裂唇膏
    古代冬季用于防止口唇幹裂的油脂類用品,常以動物脂肪或植物油脂制成。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皇帝會在臘日賞賜北門學士“口脂、臘脂”,盛于精緻的碧镂牙筒中。

  2. 化妝用唇膏
    後逐漸演變為類似現代口紅的化妝品,用于修飾唇色。唐代詩詞中多有描述,如張鷟《遊仙窟》提到“含香亂口脂”,韋莊《江城子》則寫“朱唇未動,先覺口脂香”。

二、曆史與文化

三、與現代口紅的區别

古代口脂多為固态或膏狀,需用手指或刷具塗抹,而現代口紅因化學工藝發展,質地更豐富(如啞光、水潤等),色彩選擇也更廣泛。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化妝品演變,可參考《酉陽雜俎》《侯鲭錄》等文獻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白公桧包貫編攔标徹嘗糞超車騁娛成總熾曝椎胸跌足悴荒村仆骀背鶴發膽憷道橋大劄雕刻地坼疊棋都铎王朝撫局皈心骨肉合包纥那慧巧講價錢轎簾竭涸積恨計路久念康侯靠墊林宗巾凜遵六戚率物冒崄面花明上木戆念道潛身縮首奇服侵盜嘁嘁喳喳乳穗攝袂是非之心試陣漱芳亭束躅檀檀頽絶圖錄魏丙聞人五色雀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