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連翹的别名。《爾雅·釋草》“連,異翹” 晉 郭璞 注:“一名連苕。”
(2).指連翹之根。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連翹》。
“連苕”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連苕”是中藥植物連翹的别稱,這一釋義最早見于《爾雅·釋草》的記載,晉代郭璞注“連,異翹”時提到“一名連苕”。連翹為木犀科植物,其果實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常見于中醫典籍如《本草綱目》。
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草五·連翹》中,“連苕”也被用來指代連翹的根部。連翹的根與果實類似,可能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連苕”是連翹的别名或根部的代稱,屬于植物學術語及中醫藥材相關詞彙。其釋義主要源于古代文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連苕》(lián tiáo)是一個漢字,它的意思是“連續的藤本植物”,也指“登高用的繩子或梯子”,引申為“連接”、“梯子”等含義。
《連苕》由兩個部首組成:辶(辵)和艹。其中,辶(辵)是表示“行走”的部首,艹是表示“草”的部首。
根據筆畫順序,辶(辵)部的筆畫數為3,艹部的筆畫數為3,所以整個字《連苕》的總筆畫數為6。
《連苕》是一個古代漢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它的繁體字為「連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連苕的構造稍有不同。它的古字形為「辶艸」,包括了辶和艸兩個部分。辶為底部的辵部,艸為上方的艹部。而在現代簡化字中,連苕的艸部被簡化為苕。
1. 他用一條連苕攀爬上山峰。
2. 這個葡萄藤連苕交纏,看起來非常美麗。
組詞:連續、連續性、連綴、連貫。
近義詞:連接、溝通、聯絡、聯繫。
反義詞:斷開、隔離、分離、脫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