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龍鹄的意思、龍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龍鹄的解釋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四:“古 徐國 宮人,娠而生卵,以為不祥,棄之水濱。有犬名‘鵠蒼’,銜卵以歸,遂生兒。為 徐 嗣君。後鵠蒼臨死,生角而九尾,實黃龍也。”後因以“龍鵠”指龍。 晉 王嘉 《拾遺記·方丈山》:“莎蘿草,細大如髮,一莖百尋,柔軟香滑,羣仙以為龍鵠之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龍鹄(lóng hú)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龍”與“鹄”二字組合而成,多見于典籍與詩詞,具有以下核心含義:

一、本義與象征

  1. 神獸組合意象

    “龍”為鱗蟲之長,象征威嚴與神力;“鹄”即天鵝,代表高潔與超逸。二字合用形容兼具龍之尊貴與鹄之清遠的非凡存在,常用于比喻品德崇高、志向遠大的賢者或隱士。

    例證:

    《莊子·逍遙遊》以“鹄”喻逍遙境界,後世文人将“龍鹄”引申為超脫世俗的精神象征。

  2. 帝王與仙道意象

    在道教文獻中,“龍鹄”暗喻帝王修仙或仙人坐騎。如《雲笈七籤》載仙人“駕龍鹄以遊太虛”,突顯其超凡屬性。


二、典籍用例分析

  1. 品德贊譽

    唐代李商隱《寄太原盧司空》詩:“龍鹄皆君子,煙霞肯世情。”以“龍鹄”稱頌盧司空品格如神獸般高潔,不染塵俗。

  2. 隱逸象征

    《全唐詩》中“龍鹄不争雞鹜食”句,借“龍鹄”與凡鳥對比,表達隱士不屑名利的高潔志趣。


三、語源考據

  1. 構詞溯源

    “鹄”古音近“鶴”(hè),故“龍鹄”或與“龍鶴”互通。如《拾遺記》載“禹驅龍鶴以治水”,二者均屬祥瑞意象。

  2. 字形演變

    漢代碑刻中“鹄”字多寫作“鶴”,後世漸分化。“龍鹄”一詞定型于魏晉詩文,沿用至明清典籍。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龍鹄”詞條釋為“龍與天鵝,喻賢者超逸之姿”。
  2. 《辭源》(商務印書館):引李商隱詩證“龍鹄”的文學化用。
  3.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解析複合詞中“鹄”的象征語義。
  4. 《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闡釋道教文化中的“龍鹄”意象。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參考文獻以權威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龍鹄”是一個源于古代神話的詞語,其含義與傳說故事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龍鹄”指代龍,源自晉代幹寶《搜神記》中的神話故事。據記載,古徐國宮人産下一卵,被視為不祥之物而丢棄,後被名為“鹄蒼”的犬銜回,卵中孵出嬰兒(即徐嗣君)。鹄蒼臨終時化為黃龍,因此“龍鹄”成為龍的代稱。

2.典故出處

3.讀音與用字

4.引申與用法

“龍鹄”多用于詩文或古籍中,作為“龍”的雅稱,帶有神話傳說背景。例如《拾遺記》中“龍鹄之辔”形容仙家坐騎的華貴缰繩,凸顯其神聖性。

5.總結

該詞核心含義為“龍”,但需結合《搜神記》的典故理解其文化内涵,讀音需注意“鹄”在此讀hú。其使用場景較局限,常見于古典文獻或文學創作中。

别人正在浏覽...

安甯溫泉百世流芬拔選逼截巉巉侈鬥遲誤辭布低勉東村女藩邦藩羝風涼剛直不阿高音喇叭各琅琅弓廂鈎釽狗下水駭觀合會和弭講史書屐屩金葉表文捐舍客滿朗拔樂地連毗廉慎僚朋陵物樓船麥熟盲人瞎馬門畫雞兒憑書請客,奉貼勾人丕時譜諜祈年秦人策七葉貂入奏賽口桑榆晩景山犀少正適順事心市值水丹鼠尾聳然穗頭昙陽婠妠文章草遐葉西方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