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秦人策的意思、秦人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秦人策的解釋

《左傳·文公十三年》:“﹝ 秦伯 ﹞使 士會 。 士會 辭,曰:‘ 晉 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為戮,無益於君,不可悔也。’ 秦伯 曰:‘若背其言,所不歸爾帑者,有如 河 !’乃行。 繞朝 贈之以策,曰:‘子無謂 秦 無人,吾謀適不用也。’” 杜預 注:“策,馬檛。臨别授之馬檛,并示已所策以展情。”後借指馬鞭。 唐 杜甫 《别蘇徯》詩:“贈爾 秦 人策,莫鞭轅下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秦人策”是源自《左傳》的典故,具體解釋如下:

一、出處與典故背景

出自《左傳·文公十三年》。春秋時期,晉國士會出使秦國,秦大夫繞朝識破晉國計謀但未被秦王采納。臨别時,繞朝贈士會馬鞭,并感歎“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意為:别說秦國沒有能人,隻是我的計謀未被采用)。此處的“策”既指馬鞭,也暗含謀略。

二、詞義解析

  1. 本義:指馬鞭,即繞朝所贈的實物(《左傳》杜預注“策,馬檛”)。
  2. 引申義:
    • 象征未被采納的謀略,表達懷才不遇的遺憾(如李白詩句“敢獻繞朝策”);
    • 後演變為臨别贈物的代稱,尤其在詩歌中用于離别場景(如杜甫“贈爾秦人策”)。

三、文學應用

唐代詩人常以此典入詩:

四、總結

“秦人策”是兼具實物與象征的雙關典故,既指馬鞭,又暗含謀略未被重視的深意,成為古代詩文表達懷才不遇或離别之情的經典意象。可結合《左傳》原文及唐詩進一步理解其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秦人策(qín rén cè)的意思

《秦人策》是指古代中國的曆史文獻之一,記述了秦國(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的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拆分部首和筆畫

秦(qín)字的部首為禾,筆畫數為6。

人(rén)字的部首為人,筆畫數為2。

策(cè)字的部首為竹,筆畫數為12。

來源

《秦人策》是一種曆史文獻,記載着秦國的曆史,是由古代曆史學家編寫的。主要來源有史籍、碑刻、傳記等。

繁體

秦(qín)字的繁體為「秦」。

人(rén)字的繁體為「人」。

策(cè)字的繁體為「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些變化,但基本的字形結構并沒有太大的差異。

秦(qín)字的古代寫法:「秦」。

人(rén)字的古代寫法:「人」。

策(cè)字的古代寫法:「策」。

例句

秦人策記載着秦國的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我正在研究《秦人策》,以了解秦國的曆史。

組詞

秦皇策、人文學策、千字文策

近義詞

秦國曆史、秦國記事、《秦記》

反義詞

漢人策、唐人策、宋人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