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龙鹄的意思、龙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龙鹄的解释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古 徐国 宫人,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有犬名‘鵠苍’,衔卵以归,遂生儿。为 徐 嗣君。后鵠苍临死,生角而九尾,实黄龙也。”后因以“龙鵠”指龙。 晋 王嘉 《拾遗记·方丈山》:“莎萝草,细大如髮,一茎百寻,柔软香滑,羣仙以为龙鵠之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龙鹄(lóng hú)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龙”与“鹄”二字组合而成,多见于典籍与诗词,具有以下核心含义:

一、本义与象征

  1. 神兽组合意象

    “龙”为鳞虫之长,象征威严与神力;“鹄”即天鹅,代表高洁与超逸。二字合用形容兼具龙之尊贵与鹄之清远的非凡存在,常用于比喻品德崇高、志向远大的贤者或隐士。

    例证:

    《庄子·逍遥游》以“鹄”喻逍遥境界,后世文人将“龙鹄”引申为超脱世俗的精神象征。

  2. 帝王与仙道意象

    在道教文献中,“龙鹄”暗喻帝王修仙或仙人坐骑。如《云笈七签》载仙人“驾龙鹄以游太虚”,突显其超凡属性。


二、典籍用例分析

  1. 品德赞誉

    唐代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诗:“龙鹄皆君子,烟霞肯世情。”以“龙鹄”称颂卢司空品格如神兽般高洁,不染尘俗。

  2. 隐逸象征

    《全唐诗》中“龙鹄不争鸡鹜食”句,借“龙鹄”与凡鸟对比,表达隐士不屑名利的高洁志趣。


三、语源考据

  1. 构词溯源

    “鹄”古音近“鹤”(hè),故“龙鹄”或与“龙鹤”互通。如《拾遗记》载“禹驱龙鹤以治水”,二者均属祥瑞意象。

  2. 字形演变

    汉代碑刻中“鹄”字多写作“鹤”,后世渐分化。“龙鹄”一词定型于魏晋诗文,沿用至明清典籍。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龙鹄”词条释为“龙与天鹅,喻贤者超逸之姿”。
  2. 《辞源》(商务印书馆):引李商隐诗证“龙鹄”的文学化用。
  3.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解析复合词中“鹄”的象征语义。
  4. 《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阐释道教文化中的“龙鹄”意象。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参考文献以权威出版物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龙鹄”是一个源于古代神话的词语,其含义与传说故事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龙鹄”指代龙,源自晋代干宝《搜神记》中的神话故事。据记载,古徐国宫人产下一卵,被视为不祥之物而丢弃,后被名为“鹄苍”的犬衔回,卵中孵出婴儿(即徐嗣君)。鹄苍临终时化为黄龙,因此“龙鹄”成为龙的代称。

2.典故出处

3.读音与用字

4.引申与用法

“龙鹄”多用于诗文或古籍中,作为“龙”的雅称,带有神话传说背景。例如《拾遗记》中“龙鹄之辔”形容仙家坐骑的华贵缰绳,凸显其神圣性。

5.总结

该词核心含义为“龙”,但需结合《搜神记》的典故理解其文化内涵,读音需注意“鹄”在此读hú。其使用场景较局限,常见于古典文献或文学创作中。

别人正在浏览...

棒打鸳鸯爆炒豆儿倍战不虔醇疵颠算吊脚楼发名蜚蛭公旗彀中贵璞赫苏氏何足挂齿喉镜后死煌荧黄油挥袂胡髭教室穽井骏命列邦劣衿厉厉菱形橉木笼冠曼吟媚柔懵怔闵悼盘雕婆儿乾陵碻据七大夫庆瑞青竹漆书拳手伞子盐手理首陀罗思烟台素叶踏子天植托胎位遇纹身乌榄乌台使君飨帝乡丘香荃布铦巧邪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