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穎悟超群。《三國志·吳志·賀邵傳》“ 邵 年四十九”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預 《晉書》:“風度簡曠,器識朗拔。”《世說新語·言語》“ 謝太傅 語 王右軍 曰” 劉孝标 注引《文字志》:“ 羲之 少朗拔,為叔父 廙 所賞。善草隸。”《舊唐書·高骈傳》:“幼而朗拔,好為文,多與儒者遊,喜言道理。”
“朗拔”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形容聲音高亢豪邁(現代常用義)
二、形容才智出衆(古籍用法)
詞源說明:該詞由“朗”(明亮)與“拔”(超出)組合而成,既可指聲音的穿透力,也可指才智的卓然超群。現代使用中第一種解釋更常見,第二種多出現于古籍引用場景。
朗拔(lǎng b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常用來形容人的氣質或外表。
朗的部首為月,共有6畫;拔的部首為手,共有7畫。
朗拔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可能是古代文人用來形容人的容貌和氣質的詞語。
朗拔的繁體字為朗拔,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有些差異。朗和拔的寫法也有變化,具體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
1. 他一頭烏黑的卷發、高挺的鼻子和修長的身材使他看上去朗拔而英俊。
2. 她的眉目間流露出的自信和灑脫讓人感受到她的朗拔氣質。
朗拔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語,如:朗拔俊朗、朗拔挺拔、朗拔大方等。
朗拔的近義詞有:潇灑、英俊、挺拔等。
朗拔的反義詞有:晦澀、狹窄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