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講史。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紀勝·瓦舍衆伎》:“説話有四家……講史書,講説前代書史文傳、興廢争戰之事。”參見“ 講史 ”。
“講史書”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說話藝術形式,屬于宋代“說話四家”之一,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講史書”即“講史”,指以講說前代史書、文傳中的興衰戰争事件為主的表演形式。其内容多基于真實曆史框架,但會融入藝術加工和虛構情節,兼具曆史性與故事性。
曆史背景與特點
• 宋代盛行于勾欄瓦舍,是市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表演者通過口述方式,将《史記》《漢書》等史書内容通俗化,吸引聽衆。
• 内容涵蓋朝代更疊、戰争謀略、人物轶事等,如《三國志平話》即由講史發展而來。
與“史書”的關聯與區别
史書是官方編纂的曆史文獻(如《漢書》),注重實錄;而“講史書”是民間藝術,在史實基礎上加入虛構和演繹,更具娛樂性。
現代意義
當代部分通俗曆史讀物或媒體節目仍延續了“講史書”傳統,但需注意甄别其曆史真實性,避免過度演繹誤導受衆。
若需進一步了解宋代說話藝術或具體講史作品,可查閱《都城紀勝》《東京夢華錄》等古籍記載。
《講史書》是一個詞組,由三個漢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指用口頭或書面方式傳述曆史的書籍或故事。講史書可以是規範的曆史著作,也可以是口述傳統或民間故事。
《講史書》的第一個字是“講”,它的拆分部首是言字旁,意為言語、交談。它的筆畫數目是6。
《講史書》的第二個字是“史”,它的拆分部首也是言字旁,意為曆史。它的筆畫數目是5。
《講史書》的第三個字是“書”,它的拆分部首是言字旁,意為書籍、文件。它的筆畫數目是10。
《講史書》這個詞組來源于漢語,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文化中。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講史書」。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字母“講”的古代寫法為「講」,字母“史”的古代寫法為「史」,字母“書”的古代寫法為「書」。
1. 他寫的這本《講史書》詳實地記錄了中國曆史的發展。
2. 我喜歡聽老人家講史書,從中了解到很多有趣的故事。
1. 講述:用口頭或書面方式叙述故事或情況。
2. 史書:記錄曆史事件的書籍。
3. 講授:傳授知識或技能。
近義詞:曆史書、曆史著作、曆史故事。
反義詞:小說、虛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