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巉巉的意思、巉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巉巉的解釋

(1).形容山勢峭拔險峻。 唐 張祜 《遊天台山》詩:“巉巉割秋碧, 媧女 徒巧補。” 清 厲鹗 《東城雜記·僧了心》:“危層巉巉千仞,吾人駭目動心,疑将壓焉。”

(2).指陡峭的山。 宋 梅堯臣 《寄謝師直》詩:“邀我陟巉巉,宿霧方冥冥。”

(3).形容山石突兀重疊。 唐 孫樵 《龍多山錄》:“屹石巉巉,别為 東巖 。” 明 袁宏道 《墨畦》:“未至 康陵 裡許,山骨巉巉,與古樹根相錯而出。”

(4).形容面貌瘦削的樣子。 宋 陸遊 《題傳神》詩:“巉巉骨法吾能相,難着 淩煙 劍佩中。”

(5).鋒利尖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夢狼》:“甲撲地化為虎,牙齒巉巉。” 朱自清 《羊群》:“狼們終于張開血盆般的口,露列着巉巉的牙齒,像多少把鋼刀。”

(6).形容詞後綴。 元 無名氏 《梧桐葉》楔子:“悶懨懨人間白晝,靜巉巉門掩青春。” 明 孟稱舜 《桃花人面》第三折:“嬌滴滴日暖笑花顔,靜巉巉人去思花面。” 明 馮惟敏 《雁兒落·題劉伊坡壽域》套曲:“俺則道冷清清養老宮,卻原來淨巉巉藏貞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巉巉”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山勢或事物的險峻、陡峭之态。其核心含義如下:

  1. 基本義:形容山石高峻險要
    單字“巉”本指山勢陡峭、岩石嶙峋的狀态,疊用“巉巉”則進一步強化這種險峻感。例如古詩中“巉巉萬仞立,橫鎖大江流”即描繪山崖高聳、阻斷江流的景象。

  2. 引申義:形容尖銳、鋒利或冷硬
    在文學作品中,該詞可比喻事物尖銳(如“巉巉劍戟”形容兵器鋒利)或面容冷峻(如“瘦骨巉巉”形容人消瘦而棱角分明)。

  3. 使用注意
    該詞多見于古典詩文(如杜甫、蘇轼作品),現代漢語極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且常帶有誇張或藝術化色彩。

建議在引用時優先參考權威古籍或辭書(如《漢語大詞典》),以确保釋義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巉巉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表示高而險峻或曲折彎曲。下面我來給您提供關于巉巉詞彙的相關信息: 一、拆分部首和筆畫: 巉巉由巛部和巛部兩個部首組成。筆畫為9畫。 二、來源: 巉巉源自于古籍《唐人傳贊》中的描寫,被用來形容山勢峻峭的風景或蜿蜒曲折的路徑。 三、繁體: 巉巉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巉巉」,與簡體字相同。 四、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寫巉巉與現代字形基本一緻,沒有明顯差異。 五、例句: 1. 這座山的山勢巉巉,令人望而生畏。 2. 沿着巉巉的小路爬山,非常艱辛卻令人興奮。 六、組詞: 巉巉作為一個形容詞,可用于組成各種相關的詞語,如:巉岩、巉險、巉峰等。 七、近義詞: 與巉巉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峻峭、險峻、蜿蜒等。 八、反義詞: 與巉巉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平坦、寬廣、直線等。 以上是有關巉巉的相關信息。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