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鼎臑的意思、鼎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鼎臑的解釋

指鼎中煮熟的菜肴。《楚辭·大招》:“鼎臑盈望,和緻芳隻。” 王逸 注:“臑,熟也。” 明 歸有光 《冰崖草堂賦》:“厭鼎臑之盈望兮,志不去乎糟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鼎臑(dǐng nào)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鼎”指古代三足兩耳的青銅烹煮器,象征權力或禮制;“臑”本義為牲畜前肢的筋肉,後引申為煮熟的肉食。兩字組合後,“鼎臑”特指盛放于鼎中的熟肉祭品或宴飨食物,常見于古代祭祀與宴飲場景。

從構詞結構看,《說文解字》釋“鼎”為“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而《禮記·郊特牲》注疏中載“臑,熟肉也”,二者結合體現了古代禮制中“器與食相合”的文化内涵。漢代《鹽鐵論》中“鼎臑盈俎”的描述,進一步印證了該詞與祭祀宴享的關聯性。

現代漢語中,“鼎臑”多用于文獻研究或曆史文本解讀,例如《周禮·天官》鄭玄注引“鼎臑之實”即指祭祀時鼎内供奉的肉類祭品。其語義範疇嚴格限定于古代飲食禮制,未延伸至日常口語或其他引申義。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版;《十三經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鼎臑”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一、詞義解析

二、文獻例證

三、使用特點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主要用于研究古典文獻或詩詞賞析時參考。其讀音需注意“臑”在此處讀nào,而非其他語境中的ér或rú。

别人正在浏覽...

稖頭伴食宰相寶宇鞞革采琢承上起下池柳蟲蠧充實重映穿崩翠裙麤語大筆動植物方制紡織工業妃耦風磨風木歎分類浮光略影剛樸慣串函邀賀餞花名結彩結跏趺坐肌栗金軸機器人镌劖谲挑扣楫中流誇海口枯楊之稊老大蟲零數溜光六齍貿易風鳴笛抹黑逆政破二作三破命秋科失匕箸時貴順風轉舵司職吏停放亡國虜澫澫帏輤香案吏祥齋校選翕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