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窮盡。《漢書·律曆志上》:“黃鐘為天統律,長九寸,九者所以究極中和,為萬物元也。”《三國志·吳志·張昭顧雍等傳論》:“ 顧雍 依杖素業,而将之智局,故能究極榮位。”《隋書·經籍志一》:“蓋龜龍銜負,出於 河 洛 ,以紀易代之徵,其理幽昧,究極神道。”
(2).深入研究。《後漢書·儒林傳上·任安》:“﹝ 任安 ﹞又從同郡 楊厚 學圖讖,究極其術。”《北史·藝術傳·許智藏》:“祖 道幼 常以母疾,遂覽醫方,因而究極,時號名醫。” 明 劉基 《拙逸解》:“九流六藝,靡不究極。”
(3).最後,最終。 郭沫若 《今昔集·今天創作的道路》:“它的究極目的,同樣是在乎理想的人生之創建。”
“究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和引申兩個層面理解,主要強調達到頂點、窮盡或最終的狀态。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語言學研究的詳細解釋:
窮盡終極
指深入探索直至事物的最根本、最終點。
例:《漢語大詞典》釋為“窮盡;深入研究直至終極”。
“學者當究極本源,不可淺嘗辄止。”
最高程度或最終形态
形容事物發展到無可超越的頂點狀态。
例:《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标注其形容詞用法,意為“達到最高程度的”。
“科技發展至究極階段,将徹底改變人類生活。”
“究”本義為“推尋到底”(《說文解字》:“究,窮也”);“極”指盡頭、頂點。二字複合後強化終極性。
先秦文獻已見類似表述,如《莊子·天下》“窮響以聲,形影競走,愚者不至,雖智大迷”,隱含“究極”思維。
用于哲學、科學中表示根本原理的探索(如“究極真理”)。
受日語影響(日文“究極”),常見于動漫、遊戲中表示“終極形态/技能”(如“究極進化”)。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7卷,第128頁。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2年,第712頁。
商務印書館,2014年,“究”“極”分項釋義。
書面語中側重“探索終極”,口語化語境(尤其受ACG文化影響時)傾向“最強形态”。
資料來源标注
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等權威辭書,并參考漢語構詞學及語義演變研究。古籍用例引自中華書局點校本《莊子》。
“究極”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四個層面解析:
窮盡
指事物達到極限或完全探索的狀态。如《漢書·律曆志》中的“究極中和”,意為窮盡中和之道。
深入研究
強調對學問或事物的深度探求。例如《後漢書》記載任安“究極其術”,即指深入研究圖谶學說。
最終/最後
表示時間或邏輯上的終點。郭沫若曾用“究極目的”指代終極目标。
在道家術語中,“究極”被賦予終極真理或宇宙本源的哲學内涵,如“窮盡神道”(《隋書》)的表述。
在網絡用語中,常被誇張化為“極緻”“超級”的強化表達,如“究極無敵”表示遠超普通程度的強大。
可通過滬江詞典或漢典查看古籍原文及詳細釋義。
阿炳闇晦白版侯迸連璧聯秉耒蒼鹭擦生生側武逞法調禦廢務分襟佛偈佛粥撫今懷昔伏轅貢艘鬼鬼啾啾過當鴻都少君畫中人呼揚勦襲竭絶捷黠桀跖濟世安人絶影攔路拉山頭厖淆漫理甿戶妙麗南山寺排滿匹夫不可奪志也乾紅磬筆難書裘敝金盡器望上收生拉硬拽社鼠霜翰署押嵩岱通計熟籌通宵徹晝頽幽托後瓦面五院顯而易見鄉譜下水道謝郎着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