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岱的意思、嵩岱的詳細解釋
嵩岱的解釋
嵩山 和 泰山 的并稱。《後漢書·楊倫傳》:“夫聖王所以聽僮夫匹婦之言者,猶塵加 嵩 岱 ,霧集 淮 海,雖未有益,不為損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微旨》:“雖日月麗天之炤灼, 嵩 岱 幹雲之峻峭,猶不能察焉。” 南朝 梁 蕭統 《七契》:“福比 嵩 岱 ,道則穹蒼。”
詞語分解
- 嵩的解釋 嵩 ō 〔嵩山〕山名,在中國河南省。 高:嵩巒(高聳的峰巒)。嵩呼(亦稱“山呼”)。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 岱的解釋 岱 à 中國泰山的别稱。亦稱“岱宗”、“岱嶽”。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嵩岱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合成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釋:
-
本義指代兩座名山:
- “嵩” 特指中嶽嵩山,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是中國五嶽之一,以“天地之中”的文化地位和少林寺等曆史遺迹聞名,象征崇高與中心。
- “岱” 特指東嶽泰山(古稱“岱宗”或“岱嶽”),位于今山東省泰安市,是五嶽之首,在傳統文化中被視為“五嶽獨尊”,象征至高無上的權威、穩重與神聖。
- 因此,“嵩岱”連用,字面意思即指嵩山和泰山這兩座地位極其崇高的名山。
-
引申義象征崇高、偉大與穩固:
- 由于嵩山和泰山在中國文化中都具有無與倫比的崇高地位和象征意義(嵩山為“中”,泰山為“尊”),“嵩岱”一詞常被用來比喻極其崇高、偉大、穩固或重要的事物。它超越了具體的地理指代,升華為一種文化意象。
- 這個引申義常用于形容人的功業、德行、聲望或地位,表示其如嵩山泰山般巍峨屹立、令人景仰、不可動搖。例如,形容某人的功勳卓著、德高望重或地位尊崇。
-
古籍用例佐證:
- 該詞的引申用法在古代文獻中已有體現。例如,《晉書·卷六十五·王導傳》中記載:“(王導)擁神州之望,居嵩岱之任。” 此處“嵩岱之任”即比喻王導肩負着如同嵩山泰山般重大而崇高的責任。
- 《宋書·卷六十六·何尚之傳》亦有:“尚之……德望具瞻,理冠嵩岱。” 這裡的“理冠嵩岱”意指何尚之的德行聲望居于如同嵩岱般崇高的首位。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該權威辭書對“嵩”、“岱”及相關的“嵩岱”意象有詳細收錄和解釋,是理解其本義和引申義的基礎。 (注:因無法提供确切線上鍊接至《漢語大詞典》具體詞條,此處僅列來源名稱)
- 《晉書》(唐·房玄齡等撰):中華書局點校本或其他權威出版社版本。其中《王導傳》是“嵩岱”用于比喻崇高責任的重要書證。
- 《宋書》(梁·沈約撰):中華書局點校本或其他權威出版社版本。其中《何尚之傳》是“嵩岱”用于比喻德行聲望居于首位的重要書證。
網絡擴展解釋
“嵩岱”是漢語中一個組合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1.基本釋義
“嵩岱”指嵩山和泰山的并稱,屬于地理文化名詞。其中:
- 嵩山:位于河南登封,别稱“中嶽”,古稱外方、崇高、崇山、嶽山等。
- 泰山:位于山東泰安,别稱岱山、岱宗、東嶽、泰嶽等,有“五嶽之首”之稱。
2.詞源與用法
- 文獻記載:最早見于《後漢書·楊倫傳》和晉代葛洪的《抱樸子》,如“塵加嵩岱,霧集淮海”,比喻事物雖微小卻能積累成宏大。
- 文化象征:嵩山和泰山均為五嶽成員,象征崇高地位與自然壯麗,常用于詩文比喻高峻、穩固或重要事物。
3.相關擴展
- 嵩山别稱:外方、崇高、崇山、嶽山、嵩嶽等,因位居中原被定為“中嶽”。
- 泰山别稱:岱山、岱宗、東嶽等,因東方屬“生發之地”,被帝王視為封禅聖地。
4.現代應用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描述自然景觀的雄偉或借喻事物的厚重感,例如:“嵩岱之巍峨,承載千年文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兩山的曆史文化,可參考《後漢書》或五嶽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昌凹凸百子堂鄙儒谄側赤畿鹑刑禱詞倒盤打旋子疊梁低氣壓恩知方徼風雲氣分夜鐘廣緝孤兒孩子後堯婆荒誕簧誘回樯匠石運金就傅稽證開襟剌剌嬾慢唠唠叨叨老羞變怒了望六飛理至罵倨馬蘭瞞裆袴漫汗慢志朦朦冥應明知弭頭農圃趴趴凳平忽罄懸擾害惹翻軟垂垂三大政策受害説來話長通背拳推遜危國蔿國威怒武宮向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