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術解》:“ 桓公 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輒令先嘗,好者謂‘ 青州 從事’,惡者謂‘ 平原 督郵’。 青州 有 齊郡 , 平原 有 鬲縣 ;‘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上住。”後以“酒到臍”指好酒。 宋 陸遊 《雨中小酌》詩:“愁看場上禾生耳,且泥盃中酒到臍。”
“酒到臍”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成語,其含義和典故主要與酒的品質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故事中提到,東晉名臣桓溫有一主簿擅長品酒,他将好酒稱為“青州從事”,劣酒稱為“平原督郵”。因青州有齊郡(“齊”與“臍”諧音),暗指好酒能順暢飲至肚臍;平原郡有鬲縣(“鬲”同“膈”,即橫膈膜),暗喻劣酒僅停留在膈膜處難以下咽。因此,“酒到臍”最初代指好酒。
宋代陸遊在《雨中小酌》中寫道“且泥盃中酒到臍”,借典故表達對佳釀的喜愛。需注意的是,部分現代解釋誤将“酒到臍”理解為“醉酒至深”(如),但根據權威古籍記載,其本義僅與酒質相關,并無醉酒程度的含義。
“酒到臍”是古代對美酒的隱喻,通過地理名稱的諧音巧妙關聯酒的品質,體現了漢語文化的趣味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世說新語》原文或權威注釋。
酒到臍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為喝酒喝到醉倒的程度。它由兩個詞組成:酒和臍。
我們先來拆分一下這兩個字。
酒,是由酉和酉兩個部首組成,酉表示酒的含義。
臍,是由⺆和㐄兩個部首組成,⺆表示肉的含義,㐄表示臍的含義。
《酒到臍》這個成語的來源比較有趣。相傳古代有一個人酒量非常大,他喝酒喝到了臍部,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酒到臍」。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一般使用象形、指事和會意的方式表達含義。但是由于「酒到臍」是一個比較新的成語,沒有傳統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很多場合,例如:今晚喝得酒到臍,我已經完全醉倒了。
與「酒到臍」相關的組詞有很多,例如:酒宴、酒杯、酒醉等。
與「酒到臍」意思相近的成語有「酒壯慫人膽」,意思是酒能增加人的勇氣,讓慫弱的人變得勇敢。
沒有與「酒到臍」意思相反的成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