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arl] 珍珠,比喻珍愛的人或美好珍貴的事物
掌上明珠
(1).光澤晶瑩的珍珠。 漢 班固 《白6*虎通·封禅》:“江出大貝,海出明珠。”《新唐書·薛收傳》:“明珠兼乘,未若一言。” 魯迅 《花邊文學·<如此廣州>讀後感》:“ 漢 求明珠, 吳 征大象,中原人曆來總到 廣東 去刮寶貝。”
(2).比喻忠良的人。《楚辭·劉向<九歎·憂苦>》:“傷明珠之赴泥兮,魚眼璣之堅藏。” 王逸 注:“言忠良棄捐,讒佞珍用也。”
(3).比喻可寶貴的事物。 唐 韓愈 《奉酬盧給事雲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詩:“遺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驪目。” 錢仲聯 集釋引 孫汝聽 曰:“ 汀 詩九十六字。”此謂 盧汀 詩字字似明珠。 朱6*德 《和董老過春節詩》:“座中邀遠客,杯下吐明珠。” 馬南邨 《燕山夜話·三七山漆和田漆》:“最近我對于三七感到特别的興趣。它出産于 雲南 等地,可以算是中藥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4).道教謂眼睛。《黃庭内景經·天中》:“眉號華蓋覆明珠。” 梁丘子 注:“明珠,目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明珠漢語 快速查詢。
“明珠”一詞在漢語中具有豐富的含義和象征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明珠(拼音:míng zhū)指光澤晶瑩的珍珠,是自然形成的珍貴寶石,常被用于裝飾或入藥。
珍貴的人或事物
如“掌上明珠”比喻極受父母寵愛的女兒,或特别珍視的人。
也泛指美好、寶貴的事物,例如文學作品中的“明珠暗投”比喻才華未被重視。
忠良之人
古代常以明珠象征品德高尚、才華出衆的人,如《漢書》中将賢臣比作“國之明珠”。
道教中的特殊含義
道教将眼睛稱為“明珠”,寓意洞察力和智慧。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化和語言學的多重維度,具體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明珠》是一個常見的漢語詞語,它通常被用來形容珍貴而閃耀的寶石或珠寶。這個詞也經常用來比喻非常優秀的人或事物。
《明珠》分為兩個部分,即“明”和“珠”。
“明”字的部首是“日”(rì),它有8個筆畫。
“珠”字的部首是“玉”(yù),它有10個筆畫。
《明珠》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莊子·齊物論》中,其中描述了大自然中的一顆至寶:“天下之至精,莫善于明。”這時“明”和“珠”的組合被引申為“明珠”。
在繁體字中,“明珠”仍然保留了同樣的意思和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明珠”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根據古籍記載,古時候“明珠”也被寫作“明㝁”或“明玚”。
1. 她的笑容像一顆明珠,照亮了整個房間。
2. 這本書是知識的明珠,可以幫助你打開智慧的大門。
明亮、珍珠、明朗、明白、明确、明天
明瓦、明瓦其、明瓦畿、明珪、明珩
暗玉、暗寶、暗淡、暗下、暗中、暗地、暗溝、暗火、暗裡、暗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