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丈夫的母親與父親。 漢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善事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 唐 杜甫 《新婚别》詩:“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鄭公 ﹞因為思念甥女,故此欲接他姑嫜夫壻,一同赴京中相會。”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白于玉》:“女曰:‘ 吳郎 貧,我甘其藜藿; 吳郎 去,我事其姑嫜;定不他適。’”
“姑嫜”是古代漢語中對丈夫父母的合稱,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定義
“姑”指丈夫的母親(婆婆),“嫜”指丈夫的父親(公公)。合稱“姑嫜”即公婆,如《新婚别》中“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同義詞擴展
類似稱謂還有“舅姑”“翁姑”等,如《爾雅·釋親》提到“婦稱夫之父曰舅,夫之母曰姑”。
經典詩文引用
其他文獻記載
《初刻拍案驚奇》《聊齋志異》等明清小說也多次使用該詞,如“欲接姑嫜夫婿相會”。
古代女性婚後需遵循“三從四德”,侍奉姑嫜是重要職責,這一稱謂反映了傳統家庭倫理中對夫家長輩的敬重。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禮儀或文學背景,可參考《爾雅》《全唐詩》等典籍。
《姑嫜》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正在帶領人們進行某項活動的女性。這個詞主要用于形容女性擔任領導、指揮或主持工作的情況。
《姑嫜》這個詞的部首是女字旁,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女字旁和犬字旁。女字旁的讀音是"nǚ",犬字旁的讀音是"quǎn"。
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記載,姑嫜這個詞總共有12個筆畫。
姑嫜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代漢語。在古代社會中,男性多半承擔着指揮、領導等重要職位。然而,姑嫜這個詞就是用于描述那些擔當起這些職位并且表現出優秀才能的女性。
姑嫜的繁體字是「姑嫠」。
在古代漢字中,姑嫜詞的寫法有所變化。姑字是由"女"和"古"兩個部分組成,嫜字是由"女"和"正"兩個部分組成。
1. 她是這個項目的姑嫜,她的領導能力非常出衆。
2. 在曆史上,有很多姑嫜在政治和軍事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
姑嫜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
姑嫜的近義詞有女主、女領導、女指揮等。
姑嫜的反義詞可以是男主、男領導、男指揮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