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焚香用的炭餅。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香餅,石炭也,用以焚香,一餅之火,可終日不滅。”
(2).指用香料制成的小餅,可以佩帶,也可以焚燒。《紅樓夢》第五一回:“上一槅都是些筆墨、扇子、香餅、各色荷包、汗巾等類的東西。”參閱 宋 洪刍 《香譜·造香餅子法》。
香餅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用途來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焚香用的炭餅
由石炭制成,用于持續燃燒以保持香氣。宋代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記載:“香餅,石炭也,用以焚香,一餅之火,可終日不滅”()。這種炭餅在宋代被廣泛使用,具有耐燃特性()。
香料制成的小餅
以芳香材料(如樹脂、藥材)壓制而成,可佩戴或焚燒。清代《紅樓夢》第五十一回提到香餅作為日常用品,與筆墨、荷包等并列存放()。此類香餅兼具裝飾與淨化空氣的功能,部分配方參考了宋代洪刍的《香譜·造香餅子法》()。
永春香餅是福建傳統名點,已有300多年曆史。以面粉、紅糖、豬油、香料為原料,外酥内軟,帶有冬瓜和金橘清香。其名稱源自清代祭品“飨餅”,後因諧音演變為“香餅”,常用于婚嫁饋贈()。
古代香餅不僅是實用物品,也承載了衛生保健和禮儀功能。例如,焚燒香料餅可殺菌驅穢,佩戴則用于提神或祈福()。現代永春香餅則延續了地方民俗,成為閩南文化的飲食符號。
香餅一詞來源于漢語,它由兩個字組成。其中,“香”字在漢字中的拆分部首為“⺣”,總共有九畫。而“餅”字在漢字中的拆分部首為“⺓”,總共有十一畫。
“香餅”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作為一種食物的稱呼。香餅是由面粉、油、糖等食材制作而成的一種糕點。它外表金黃酥脆,内部松軟香甜,非常受人們喜愛。
在繁體字中,香餅的寫法為「香餅」。
古代漢字中香餅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香”字的古代寫法為「日鄉火」,而“餅”字的古代寫法為「食并廣(或兵)」。
1. 今天我買了一些香餅作為禮物。
2. 這家店制作的香餅口感十分獨特。
與香餅相關的組詞有:
1. 餅幹
2. 酥餅
3. 餡餅
4. 油餅
香餅的近義詞有:
1. 糕點
2. 粽子
3. 酥皮
4. 薄餅
香餅的反義詞有:
1. 苦餅
2. 腥餅
3. 辣餅
4. 淡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