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洿澤的意思、洿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洿澤的解釋

(1).沼澤。 漢 陸賈 《新語·道基》:“規洿澤,通水泉。”

(2).鳥名。鹈鹕之别稱。《詩·曹風·候人》“鵜在梁” 毛 傳:“鵜,洿澤鳥也。”《爾雅·釋鳥》“鵜,鴮鸅” 晉 郭璞 注:“今之鵜鶘也,好羣飛,沉水食魚,故名洿澤,俗呼之為淘河。” 清 王鳴盛 《蛾術編·四家詩》:“《魏志·文帝紀》: 黃初 四年,鵜鶘鳥集靈芝池。詔曰:此所謂洿澤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洿澤(wū zé)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洿”與“澤”二字組成,需分釋其本義與引申義:


一、字義解析

  1. “洿”的本義

    指低窪積水之地,引申為“污濁”。《說文解字》釋:“洿,濁水不流也。”如《孟子·梁惠王上》載:“數罟不入洿池”,指密網不入窪地池塘,以保生态平衡 。

  2. “澤”的本義

    指水聚彙的湖沼。《風俗通義》稱:“水草交厝,名之為澤。”如《史記》載“九澤”為古代著名湖泊 。


二、複合詞“洿澤”的釋義

  1. 自然地理概念

    指地勢低陷、積水淤滞的沼澤區域。東漢王充《論衡·順鼓》雲:“久雨不霁,攻陰之洿澤”,描述陰雨連綿時窪地積水的自然現象 。

  2. 道德隱喻延伸

    因“洿”含污濁義,“洿澤”可喻指道德污穢或社會弊病。如《楚辭·七谏》以“處玄舍之幽門兮,穴岩石而窟伏”對比“從水蛟而為徒兮,與神龍乎休息”,暗諷混迹污澤者品格低下 。

  3. 文學意象運用

    在詩文中常象征荒蕪衰敗之境。如南朝謝靈運《撰征賦》寫“眺濉渙之清瀾,臨洿澤之廣衍”,以“洿澤”與清瀾對照,突出地貌反差 。


三、權威文獻參考


四、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屬古漢語遺存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被“沼澤”“窪地”等替代,僅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修辭。其字形“洿”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中未收錄,正式書寫宜用“污澤”或“沼澤” 。

網絡擴展解釋

“洿澤”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自然地理含義

指沼澤或低窪積水之地。
“洿”本義為停滞的濁水(),如《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數罟不入洿池”,即禁止在池塘過度捕撈;“澤”則為水聚之處,二者組合後泛指泥濘的濕地。漢代陸賈《新語·道基》中“規洿澤,通水泉”即描述治理沼澤、疏通水源的場景。

二、動物别稱

指鹈鹕(一種大型水鳥)。
《詩經·曹風·候人》毛傳及晉代郭璞注《爾雅》均提到“洿澤”為鹈鹕的别稱,因其習性群居水澤、捕魚為食,民間俗稱“淘河”。

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方言。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地理名稱(如《山海經》中的“泜澤”),需結合更多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浄毖甯璧雍蒼神餐挹恻怆參差錯落産牧成規陋習毳飯打滴溜黛草淡蛾地磁冬不拉鬥而鑄兵訛亂發杪蜚揚風嵐富室大家格古通今隔絶觚棱過味久續君子蘭慨允亢朗蝌鬥空爵快事狂跌榔梅良種零歇臨難如歸六出冰花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苜蓿破産破身青霄白日窮井取笑戎右柔中有剛襦缊傷風設防社司爽曙書癡鐵釺通诰通號通文調武文衛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