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給事郎的意思、給事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給事郎的解釋

官名。 隋 改給事中為給事郎。 宋 高承 《事物紀原·三省綱轄·給事》:“ 隋 初 開皇 六年,始於吏部置給事郎, 煬帝 移為門下職。 唐 武德 三年,改給事郎為給事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給事郎是中國古代文官制度中的一種職官名稱,屬于門下省屬官體系。該官職最早可追溯至隋代,主要職責為輔助處理文書、奏章審核及行政監察事務,具有“谏議”“封駁”之權。唐代沿襲此制,将其列為正八品上階,屬中級文散官,後隨朝代更疊逐漸演變,宋代以後不再常設。

從詞義構成看,“給事”意為“供職、服務”,“郎”為古代對中下級官員的統稱,二者結合體現其職能屬性。據《通典·職官志》記載,隋文帝時設“給事郎”二十人,掌陪從朝直;唐初改為“給事中”,職權擴大至審議诏令、監察六部。其職能特點反映了古代中樞機構對文書流轉與行政監督的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

“給事郎”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官職名稱,其含義和曆史演變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梳理如下:

  1. 基本定義與職責
    給事郎是隋代設立的文散官名,主要負責官府中的文書傳遞、公文處理及接待事務,屬于低級官吏。其名稱由“給”(交付)、“事”(事務)、“郎”(青年男子)三字構成,體現其事務性職能。

  2. 曆史沿革

    • 隋代起源: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将前朝的“給事中”改名為“給事郎”,初設于吏部,後隋炀帝将其移至門下省。
    • 唐代調整: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複改回“給事中”,此後該官職名稱不再沿用。
  3. 官職地位
    在隋代文散官體系中,給事郎位列“八郎”中的第五級(八郎包括朝議郎、通議郎等),屬從八品上,地位較低但承擔重要的行政協調職能。

  4. 職能擴展
    除基礎文書工作外,部分記載顯示其可能參與部分監察或谏議事務,為唐代給事中“封駁”職能的前身奠定基礎。

給事郎作為隋代官職改革的産物,體現了中央行政體系細化趨勢,雖存續時間較短,卻是理解隋唐官制演變的重要節點。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事物紀原》等史料(見、7)。

别人正在浏覽...

按證邦闾表面積镳旗避迹違心部将長戟八十斤塵市遲晩充益旦宅斷氣法律責任非泛告别古地理學寒冽黑石脂鴻涬黃心樹節財劑料勁卒倔巴钜黍哙哙魁殊擴充樂阕柃梋靈芝邁人門僧明亮亮骈鄰埤狹竊位素餐輕蟬侵掠求婚羣陰懹畏山漏侍立水漉漉疏質松粉宋玉宅胎孩湯方騰矯聽說停職童言無忌褪套兒蜿蜒舞象相室饷餫習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