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闾的意思、邦闾的詳細解釋
邦闾的解釋
郡邑鄉裡。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親族稱其孝友,邦閭歸其信義。” 晉 陶潛 《詠貧士》之五:“至德冠邦閭,清節映 西關 。” 逯欽立 校注:“冠邦閭,為本郡本村之冠,指 袁安 。”
詞語分解
- 邦的解釋 邦 ā 國:友邦。鄰邦。邦交(國和國之間的正式外交關系)。邦國(國家)。邦人(本國的人)。 國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闾的解釋 闾 (閭) ǘ 古代二十五家為一闾。 原指裡巷的大門,後指人聚居處:倚闾而望。闾裡。闾巷。闾左(秦代居于裡門之左的貧苦百姓)。 彙聚:尾闾(水闾彙聚之處,洩水的處所)。 筆畫數:; 部首:門; 筆順
網絡擴展解釋
“邦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邦闾(拼音:bāng lǘ)指“郡邑鄉裡”,即地方上的行政區域或村落社區。
- 邦:原指國家或較大的行政區域;
- 闾:古代指裡巷的門,後引申為鄉裡、村落。
組合後,該詞強調地方行政單位或基層社會群體。
二、文獻用例與擴展含義
-
古代典籍中的使用
- 晉代葛洪《抱樸子·審舉》提到:“親族稱其孝友,邦闾歸其信義”,意為某人的孝悌和信義受到家族與鄉裡的贊譽。
- 陶潛《詠貧士》之五中“至德冠邦闾”一句,描述袁安的崇高品德成為鄉裡的典範。
-
引申意義
除字面意義外,該詞還可形容國家或家族的治理有序、社會安定,強調地方凝聚力與道德典範的作用。
三、使用場景
- 古代文學:多用于贊頌個人德行在地方上的影響力,如“清節映西關”等詩句。
- 曆史文獻:描述地方治理或社會風貌,如《抱樸子》中的用例。
- 現代語境:較少使用,常見于古文研究或特定文化讨論中。
四、相關說明
- 發音注意:“闾”讀作“lǘ”,需注意與“闾左”(貧民區)等詞區分。
- 近義詞:鄉裡、郡邑、闾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抱樸子》或陶潛詩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邦闾(bāng lǘ)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阝”和“木”,分别表示“阜”(fù)和“木”(mù)。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被用來形容國家中的諸侯,也被用來表示封建時代的地方長官。
關于邦闾的漢字寫法在古代可能會有所差異。在繁體字中,邦闾可能會被寫成「邦閭」。這種寫法在台灣地區或一些傳統書寫中仍被使用。
以下是一個例句:“邦闾親諸侯,休戚與共。”這句話意味着各個國家中的領導人應該互相支持和合作,共同面對風險和困難。
關于邦闾的其他詞語組合、近義詞和反義詞可能有很多,具體取決于上下文和使用場景。對于更具體的信息,建議您查閱相關的詞典或文獻資源,以獲得更全面的了解。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再次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