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心草的意思、拔心草的詳細解釋
拔心草的解釋
即卷施草。又名宿莽。《爾雅·釋草》:“卷施草,拔心不死。” 郭璞 注:“宿莽也。” 郝懿行 義疏:“《類聚》八十一引《南越志》雲:‘ 寧鄉縣 草多卷施,拔心不死, 江 淮 間謂之宿莽。’” 唐 駱賓王 《豔6*情代郭氏贈盧照鄰》詩:“芳沼徒遊比目魚,幽徑還生拔心草。”參見“ 卷施 ”。
詞語分解
- 拔的解釋 拔 á 抽,拉出,連根拽出:拔腿。拔草。拔牙。拔苗助長。 奪取軍事上的據點:連拔數城。 吸出:拔毒。拔火罐兒。 選取,提升:提拔。拔擢。 超出,高出:海拔。挺拔。拔地(山、樹、建築物等高聳在地面上)。拔尖兒。出類拔萃。 把東西放在涼水裡使變涼:把西瓜放在冰水裡拔一拔。 改變:堅韌不拔。心志不可拔。 插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拔心草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拔心草”是古代文獻和詩詞中提到的植物别稱,其解釋和文學意象如下:
詞義解析
基本定義
拔心草即卷施草,又名宿莽()。其特性為“拔心不死”,指即使被拔除根莖仍能存活,常見于江淮地區。
文獻依據
- 《爾雅·釋草》記載:“卷施草,拔心不死。”郭璞注:“宿莽也。”
- 郝懿行《義疏》補充提到,此草在甯鄉縣(今湖南)分布較多,江淮一帶稱“宿莽”。
文學意象
古代詩人常以拔心草象征頑強生命力或離别愁緒:
- 駱賓王《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幽徑還生拔心草”;
- 孟郊《感興》:“拔心草不死,去根柳亦榮”;
- 張說《嶽州别子均》:“津亭拔心草,江路斷腸猿”。
别名關聯
- 宿莽:見于《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屈原以此喻堅貞品性,可能與該草特性相關。
注意
此詞多見于古籍及詩詞,現代植物學中較少使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爾雅》或相關古典文獻(綜合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拔心草》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種常見的草本植物,其拉出時根部會帶出心髒形狀,因此被稱為拔心草。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一些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拔:部首手+筆畫5;
- 心:部首心+筆畫4;
- 草:部首艸+筆畫9。
來源:
《拔心草》一詞源自中國的農村,因其外形特征而得名。該植物在民間被認為有一定的醫療功效,例如治療心髒和神經方面的疾病。
繁體字:
在繁體中文中,拔心草的寫法為「拔心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拔心草」的漢字寫法沒有發生變化,一直沿用至今。
例句:
- 我在菜園裡發現了一株拔心草。
- 拔心草在中藥中有廣泛的應用。
組詞:
與拔心草相關的詞語有:草本植物、拔草、民間草藥。
近義詞:
與拔心草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拔草、拔根草、柴胡。
反義詞:
與拔心草意思相反的詞語較少,因其特定含義而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對其他内容有更多疑問,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