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前進和後退均從容不費力。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三:“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須鞭勒,無不當人意。”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李傅相入曾文正公幕府》:“既而 文正 進駐 祁門 , 傅相 謂 祁門 地形如在釜底,殆兵家之所謂絶地,不如及早移軍,庶幾進退裕如。”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而 蔭昌 職在巡視,進退裕如,仍可歸治部事。”
“進退裕如”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ìn tuì yù rú(注音:ㄐㄧㄣˋ ㄊㄨㄟˋ ㄩˋ ㄖㄨˊ),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無論是前進還是後退都從容不費力,形容處事靈活自如、遊刃有餘。
源自宋代陳鹄《耆舊續聞》第三卷:“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須鞭勒,無不當人意。”
(比喻駕馭局勢如同騎馬般輕松自如,無需外力幹預即可應對得當。)
如需進一步了解完整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進退裕如》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進退之間得到舒適和自在的生活。它形容一個人處境安定、生活富裕,既可以選擇進取,也可以選擇退縮,無論何種選擇都能過上幸福、舒適的生活。
《進退裕如》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以下幾個部首和筆畫:
《進退裕如》來源于《莊子·庚桑楚》一篇。“進不入于室穴,退得無世俗之言,裕如無加于其身,般若波羅蜜之說,非好惡所宜。”這段文字指出了人們應當像庚桑楚一樣,能夠在進與退之間輕松自如地生活。繁體字版為「進退裕如」。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進退裕如》的古漢字寫法為「進退裕如」。
這裡是一些使用《進退裕如》的例句:
與《進退裕如》意思相近的組詞有:
近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