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歐陽修 的自號。 宋 歐陽修 《六一居士傳》:“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録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碁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故亦以“六一”稱之。 宋 蘇轼 《寄黎眉州》詩:“治經方笑《春秋》學,好士今無 六一 賢。”《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倦壓鰲頭請左符,笑尋頳尾為 西湖 。二三賢守去非遠, 六一 清風今不孤。”
“六一居士”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晚年的自號,其含義與他的生活志趣密切相關。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詞義來源與構成 “六一”指六種事物:藏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以及歐陽修本人(一老翁)。這一說法源自歐陽修《六一居士傳》的自我闡釋。他通過“五物加一翁”的組合,既表達了對文化生活的熱愛,也暗含超然物外的隱逸情懷。
二、背景與意義 歐陽修在政治失意後(如被貶滁州)逐漸轉向閑適生活,自號“醉翁”後又改稱“六一居士”。這一名號反映了他晚年追求精神自由、寄情于典籍與雅趣的人生态度。其中,“居士”一詞既指未出仕的文人,也呼應了他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
三、文化影響 該自號成為後世文人雅士效仿的典範,常用于贊美學識淵博、志趣高雅之人。蘇轼等宋代文人也曾在詩文中引用此號,進一步強化了其文化象征意義。
使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形容兼具深厚文化修養與豁達生活态度的學者,或作為歐陽修相關曆史、文學讨論中的代稱。
《六一居士》是指在六一節(即兒童節)活動中居家而不外出的人。這個詞常用來形容那些喜歡在家享受甯靜和溫馨的人,而不是追求熱鬧和刺激。
拆分《六一居士》的部首可以分為:
六(八/兒)
一(一)
居(屍)
士(士)
《六一居士》一共有11個筆畫。
《六一居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明詩綜》的一首詩中。該詩以描述一個名叫“六一”的人,在兒童節時堅持居家而不外出,享受自在與舒適。
這首詩中的“六一居士”用以形容一個人消遣休閑的狀态,後來逐漸演變成固定詞組,用來形容那些喜歡呆在家中,享受安逸和平靜生活的人。
繁體字中的《六一居士》為《六一居士》。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六一居士》的古體字為:
曰(八/兒)
日(一)
宀(屍)
⺈(士)
他是個真正的《六一居士》,甯願待在家中看書,也不喜歡去喧鬧的地方。
六一、居士、六一兒童節
宅男(宅女)、宿宅、居家
外出、熱鬧、社交、玩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