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屍次的意思、屍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屍次的解釋

古代祭祀時,屍所居的更衣帳。《周禮·天官·掌次》:“凡祭祀,張其旅幕,張屍次。”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屍次,祭祀之屍所居更衣帳。” 賈公彥 疏:“諸祭皆有屍,屍尊,故别張屍次…… 司農 雲:更衣帳者,未祭則常服,至祭所乃更去常服,服祭服也,故言更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屍次”是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源和構詞角度進行解析:

一、字義分解 “屍”在《漢語大詞典》中有多重含義,此處取“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之義(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次”指臨時駐紮或停留的場所,如《左傳·莊公三年》載“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

二、組合釋義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天官·掌次》:“凡祭祀,張其旅幕,張屍次。”鄭玄注:“屍次,祭祀之屍所居更衣帳。”指古代祭祀時供“屍”(受祭者)更換祭服、暫歇的專用帷帳(來源:中華書局《周禮注疏》)。

三、現代語境延申 在當代文獻中偶見引申為“象征性占據某個位置卻無實際作為”的比喻用法,但此用法未被權威詞典收錄,建議在正式語境中優先使用“屍位素餐”等規範成語(來源:商務印書館《新華成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屍次”是古代祭祀禮儀中的專用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詞義解釋
指古代祭祀時,供“屍”(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更換祭服的專用帳篷。這一設施在《周禮·天官·掌次》中有明确記載:“凡祭祀,張其旅幕,張屍次。”

背景補充

  1. “屍”的角色:古代祭祀時,由活人(通常是臣子或晚輩)扮作死者接受祭拜,稱為“屍”。
  2. 功能用途:屍需在祭祀前更換特殊祭服,因此需在“屍次”内完成更衣流程,以示對儀式的尊重。
  3. 禮儀規範:根據漢代鄭玄的注釋,“屍次”的設置體現了祭祀的莊重性,與其他參與者的幕帳分開,突顯“屍”的尊貴地位。

文獻依據
《周禮》及漢代經學家鄭玄、唐代賈公彥的注疏均對此有詳細說明,說明“屍次”是周代禮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祭祀儀軌,可參考《周禮》原文或相關禮學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卬角昂屹避煩鬭捷産地超捷馳掩舛忤從親打擄二房東發暢風瞀分送赓歌公牛蜾扁珩磨涵忍紅衣大炮後心黃骠馬驚鸾回鳳浄屋驚心眩目經穴聚落課鈔快慢廊牙狼煙大話牢騷滿腹鉚勁兒沒世無稱漠然視之南山寺溺信篷篙瓢囊貧匮勸創覰看衽席之嫌肉脯散耍審諟詩冊釋結視臨時缪熟省死庫容堂客佻脫土木監王世貞違言我伲五龍五明囊習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