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聽事的意思、聽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聽事的解釋

(1) [manage affairs]∶處理政事

(2) [hall;office;court-room]∶大廳(多指官署中的)。也作“廳事”

聽事前僅容旋馬。——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聽事誠隘。

聽事已寬。

詳細解釋

(1).謂聽命行事。《禮記·少儀》:“適有喪者曰比、童子曰聽事。” 孔穎達 疏:“童子未成年,雖往適它喪,不敢以成人為比方,但來聽主人以事見使。”《左傳·襄公三十年》:“ 穆叔 問 王子圍 之為政何如。對曰:‘吾儕小人食而聽事,猶懼不給命,而不免於戾,焉與知政?’”

(2).猶治事。《史記·秦始皇本紀》:“自是後莫知行之所在。聽事,羣臣受決事,悉於 鹹陽宮 。”《漢書·宣帝紀》:“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聽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試功能。”《後漢書·光武帝紀下》:“癸亥晦,日有食之,避正殿,寑兵,不聽事五日。”

(3).廳堂。官府治事之所。後亦指私宅大廳。 漢 應劭 《風俗通·怪神·世間多有見怪驚怖以自傷者》:“ 郴 還聽事,思惟良久。”《晉書·陶侃傳》:“後正會,積雪始晴,聽事前餘雪猶濕,於是以屑布地。”《資治通鑒·晉愍帝建興二年》:“ 勒 升其聽事, 浚 乃走出堂皇, 勒 衆執之。” 胡三省 注:“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 漢 晉 皆作聽事, 六朝 以來乃始加‘廣’作‘廳’。”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 江蘇 藩署聽事縣一額雲:報朝廷某事,榮父母某事,寬百姓幾分,愛子孫幾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聽事”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1. 處理政務

    指古代官員處理公務或審理案件的行為。此義項源于古代官場用語,常見于《漢書》《後漢書》等史書記載,如“丞相聽事,門阙車數百輛”(來源:《漢語大詞典》)。

  2. 廳堂名稱

    特指古代官府或宅邸中用于議事的廳堂。例如《晉書·陶侃傳》載“侃每飲酒有定限,常歡有餘而限已竭……或勸更少進,侃凄懷良久曰:‘年少曾有酒失,亡親見約,故不敢逾’”,其中“聽事”即指議事廳(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3. 聽取彙報

    現代漢語中引申為聽取事件陳述或彙報,如“領導每日聽事于會議室”。該用法強調主動獲取信息的行為,多用于正式場合(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以上義項均體現“聽”與“事”結合的語義演變,從具體空間擴展到抽象行為,反映了漢語詞彙的曆史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聽事”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動詞性含義

  1. 處理政務/聽政

    • 指君主或官員處理國家事務,如“皇帝上朝聽事”。該用法源自古代政治場景,常見于史書典籍,如《史記》記載秦始皇“聽事,羣臣受決事,悉於鹹陽宮”。
  2. 聽從建議

    • 現代引申為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後再決策,強調謹慎行事的态度。例如在工作或生活中,需“聽事”以避免主觀錯誤。

二、名詞性含義

  1. 廳堂/官署

    • 指官府處理公務的大廳,後也泛指私宅正廳。如《晉書》記載陶侃“聽事前餘雪猶濕”,此處“聽事”即指辦公大廳。該義項常與“廳事”通用。
  2. 古代特殊用法

    • 在《禮記》《左傳》等文獻中,曾表示“聽命行事”,如“童子曰聽事”指未成年人聽從差遣。

三、其他相關

該詞核心含義圍繞“處理事務”和“場所”展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若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4、5的文獻引用。

别人正在浏覽...

拜時版轝巴人察傳長短句察戰傳矢除喪出新倒翻阿堵物翻倒繁費方便門夫娘附農概率鋼澆鐵鑄革車耕學工宰國富民強古妝皓白歡忭鼓舞濩泚肩章教軍驕穉結巴靜民錦箨克着空浮來昆藍天聯單糧倉籬帳忙并盲眡美新秘着盤涉七精憩宴人間地獄潤美商館賞監神蓬試詩耍鬧四從聳觀湯鼎土豪金無征西經心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