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服的意思、大服的詳細解釋
大服的解釋
(1).十分信服。《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殺 舟之僑 以徇于國,民于是大服。”《史記·荊燕世家》:“ 呂産 王也,諸大臣未大服。” 宋 蘇轼 《上韓魏公論場務書》:“惟能於擾擾急迫之中,行寬大閑暇久長之政,此天下所以不測而大服也。”
(2).謂帝王、王後死後國人為之持服。《漢書·王莽傳下》:“閏月丙辰,大赦天下,天下大服民私6*服在詔書前亦釋除。” 顔師古 注引 張晏 曰:“ 莽 妻本以此歲死,天下大服也。私6*服,自喪其親。皆除之。”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用于“不”後,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 年長,排行第一:老大。 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 時間更遠:大前年。 〔大夫〕古代官職,位于“ 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确:大概。大凡。卿”之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習慣,適應:不服水土。 吃(藥):内服。 乘,用:服牛乘(唍 )馬。 姓。 服 ù 量詞,指中藥(亦作“付”):兩服藥。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大服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大服”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十分信服
指對某事物或人物極度認可、心服口服。
- 出處: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殺舟之僑以徇于國,民于是大服。”
- 例句:宋代蘇轼在《上韓魏公論場務書》中寫道:“此天下所以不測而大服也。”
-
帝王、王後去世後的國喪儀式
指君主或王後逝世後,全國民衆為其服喪。
- 出處:《漢書·王莽傳下》記載:“天下大服民私服在诏書前亦釋除。”
- 延伸:張晏注解釋為“莽妻本以此歲死,天下大服”,表明儀式涉及全民參與。
二、其他解釋争議
部分資料(如)提到“大服”作為成語,指“穿着華麗莊重的禮服”或“舉止莊嚴”,但此用法在其他文獻中較少見,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傳,需謹慎使用。
三、用法與語境
- 古典文獻:多用于描述政治權威或道德典範的服衆效果,如《史記·荊燕世家》提到“諸大臣未大服”。
- 詩詞引用:陸遊、蘇轼等詩人曾用“大服”表達對功績或人物的欽佩,如“及今始大服,咨嗟到兒童”。
四、近義詞與對比
- 近義詞:心悅誠服、五體投地(僅限“信服”義項)。
- 反義詞:不服、質疑。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或語境判斷詞義,若需深入考據,可參考《左傳》《漢書》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服》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大服(dà fú)是指在中國古代,皇帝或高級官員去世時,親屬及官員所穿戴的一種特殊服飾。它代表了對逝者的尊重和哀悼。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大服》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大字的部首是大,服字的部首是月。大字共有三個筆畫,而服字共有五個筆畫。
來源:
大服這個詞最早源自中國古代的禮儀制度。在古代,皇帝或高級官員去世時,親屬及官員會穿戴特殊的服飾,以示哀悼和對逝者的尊重。因此,大服一詞就産生了并延續至今。
繁體:
《大服》這個詞的繁體字是「大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大服」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僅僅有一些細微的筆畫差異。
例句:
1. 皇帝去世後,宮廷中的人們都穿上了莊重的大服。
2. 她穿着喪服,頭戴大服,向亡父緻哀。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組詞:大禮服、大衣服、大紅袍。
近義詞:哀禮、喪服、悲服。
反義詞:祝賀、慶祝、喜慶。
希望這些回答能夠幫到你!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