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殿閣的意思、殿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殿閣的解釋

(1).殿堂樓閣。《漢書·王莽傳下》:“夏,蝗從東方來,蜚蔽天,至 長安 ,入 未央宮 ,緣殿閣。” 唐 元稹 《春分投簡陽明洞天作》詩:“榮光飄殿閣,虛籟合笙竽。”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樹木叢陰中,殿閣屹然四五所。”

(2). 宋 代大學士皆帶殿閣銜,以崇其資望,如 集賢殿 、 右文殿 之類。 明 清 兩代,大學士為内閣長官,仍以殿閣名入銜,如 明 之 中極殿 、 建極殿 、 文華殿 、 武英殿 、 文淵閣 、 東閣 ; 清 之 保和殿 、 文華殿 、 武英殿 、 文淵閣 、 東閣 、 體仁閣 等。故宰執又通稱為“殿閣”。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 順治 十五年,改内三院為内閣,其大學士俱加殿閣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殿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建築和官職制度兩個層面理解,并結合不同朝代的演變具體分析:

一、基本釋義

  1. 建築含義
    指殿堂樓閣,即古代宮殿或寺廟中規模宏大、結構精美的建築群。例如唐代元稹詩中“榮光飄殿閣”即描繪此類建築的壯麗景象。

  2. 官職制度
    作為高級官員的榮譽頭銜,始于宋代,延續至明清:

    • 宋代:大學士(如集賢殿、右文殿學士)加殿閣銜以顯尊崇,但多為虛職。
    • 明代:内閣大學士以殿閣名入銜,如中極殿、文淵閣等,共設六殿二閣。
    • 清代:調整殿閣名稱,保留文華殿、武英殿等,新增體仁閣,形成“三殿三閣”體系。

二、曆史演變與特點

三、典型殿閣舉例

朝代 殿閣名稱 備注
集賢殿、右文殿 學士頭銜,榮譽性質
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 内閣大學士實權機構
保和殿、體仁閣 調整後保留的核心殿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殿閣的職能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明史·職官志》或《宋會要輯稿》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殿閣》這個詞是指宮殿和閣樓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殳和阜,總共有11筆。《殿閣》一詞源自古代漢語,是描述帝王和貴族居住或舉行重要活動的場所。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通過不斷的演變而來。例如,在古代漢字中,殿閣的寫法可能更加裝飾和繁複。 例句: 1. 皇帝常常在宮殿的殿閣裡接見重要客人。 2. 這座古老的寺廟有很多美麗的殿閣。 組詞:宮殿、閣樓、殿堂、殿宇、閣下 近義詞:宮庭、宮室、樓閣 反義詞:平房、茅屋、簡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