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塘報的意思、塘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塘報的解釋

(1).軍事情報。亦指專職傳遞緊急軍情報告的人。 明 單本 《蕉帕記·陷差》:“小官今日見塘報,那 兀朮 會同 劉豫 圍住 白鹿岡 一帶了。” 明 朱國祯 《湧幢小品·塘報》:“今軍情緊急走報者,國初有刻期百戶所,後改曰塘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師》:“忽接塘報,本月二十一日北兵已入 淮 境。” 清 李漁 《比目魚·駭聚》:“昨日,左營裨将有塘報寄來。” 清 錢謙益 《承事郎郭君墓志銘》:“ 魏潭 至 荔川 數百裡,舉烽燧,設塘報,一夕數驚。”

(2).邸報。 明 張居正 《奉谕拟遼東賞功疏》:“該同官大學士 呂調陽 等,録示閣中題稿,并該鎮塘報,傳奉聖意,欲臣議拟處分。”《明史·陳新甲傳》:“一日,所遣職方郎 馬紹愉 以密語報, 新甲 視之置幾上。其家僮誤以為塘報也,付之抄傳。於是言路譁然。”

(3). 清 代自京至省,驿站設有塘兵,沿途接替遞送。後來發行報紙,塘報廢。

(4). 浙 東一帶賽會時,由一個化裝的孩子騎馬先行,預示賽會隊伍即将到來,稱“塘報”。 魯迅 《朝花夕拾·五猖會》:“然而記得有一回,也親見過較盛的賽會。開首是一個孩子騎馬先來,稱為‘塘報’;過了許久,‘高照’到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塘報”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隨曆史背景和語境變化而不同,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軍事情報及傳遞系統

  1. 軍情報告與傳遞者
    指古代傳遞緊急軍情的報告或專職傳遞情報的人員。明代文獻中多次提及,如《蕉帕記》提到“塘報”用于彙報戰況,清代驿站設“塘兵”接力傳遞情報,後因報紙普及而逐漸廢止。

二、官方信息傳播工具

  1. 類似邸報的功能
    明代“塘報”也被視作官方信息載體,如張居正曾通過塘報處理遼東軍務,其性質接近朝廷内部通報,用于傳達政令或戰報。

三、清代驿站的演變

  1. 驿站傳遞體系
    清代沿襲驿站制度,設“塘兵”負責從京城到各省的文書遞送,後因近代報紙興起,傳統塘報系統被取代。

四、民俗活動中的角色

  1. 浙東賽會習俗
    在浙江東部民間活動中,“塘報”指賽會隊伍前的報信者:一名裝扮孩童騎馬先行,預告活動即将開始。

五、成語引申義(需注意語境)

  1. 不實消息的隱喻
    現代個别詞典将其引申為成語,比喻誇大或不實的報告(如“言過其實”),但此用法較少見于曆史文獻,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該詞核心含義集中于軍事、行政信息傳遞,清代後功能逐漸消亡,部分含義融入民俗。建議結合具體曆史文獻或語境進一步區分其指代對象。

網絡擴展解釋二

塘報的意思

《塘報》是一個詞,其意思指的是湖泊或河流中的水位報告。在漁民或船夫等從事水上活動的人群中,塘報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來源,能夠幫助他們判斷湖泊或河流的水位高低,以便安全航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塘報》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塘(táng)和報(bào)。

塘的部首是土,總筆畫數為9畫。

報的部首是扌,總筆畫數為5畫。

來源和繁體

《塘報》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農耕社會中,用來表示農田中的水位報告。後來逐漸延伸到湖泊和河流中的水位報告。

在繁體字中,《塘報》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時候,塘報可能以更加繁複的形式書寫,但字形基本保持不變。

例句

1. 今天的塘報顯示,湖水位已經上升到警戒線以上。

2. 船夫們根據塘報決定暫時停航。

3. 漁民們通過塘報得知湖泊的水位較低,紛紛踏上捕魚之旅。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湖塘、報告、水位、航行

近義詞:水位報告、水情報告

反義詞:塘還、水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