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鬼針草的意思、鬼針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鬼針草的解釋

草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鬼針草》﹝集解﹞引 陳藏器 曰:“生池畔,芳莖,葉有椏,子作釵腳,着人衣如針。北人謂之鬼針,南人謂之鬼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鬼針草是一種菊科鬼針草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學名Bidens pilosa L.,廣泛分布于亞洲和美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常見于村旁、路邊及荒地中。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一、植物學特征

  1. 形态
    莖直立,鈍四棱形,高30-100厘米,上部葉較小,中部葉多為三出複葉,頂生小葉較大,邊緣有鋸齒。頭狀花序直徑約8-9毫米,無舌狀花,瘦果黑色,頂端具3-4枚芒刺,密生倒刺毛,易附着人或動物傳播。

  2. 别名
    因果實具倒刺特性,民間稱其為“婆婆針”“盲腸草”“一包針”“粘連子”等,不同地區有20餘種别名。


二、藥用價值

  1. 性味歸經
    味苦,性微寒,歸肝、腎、脾經。

  2. 功效與主治

    • 清熱解毒:用于咽喉腫痛、毒蛇咬傷、瘡疖等;
    • 祛風除濕: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 活血消腫:改善胃腸炎、黃疸、急性闌尾炎等;
    • 現代研究:含黃酮類成分,具降壓、抗菌、保護胃腸黏膜等作用。

三、文化與應用

  1. 曆史記載
    《本草拾遺》描述其果實“如钗腳,着人衣如針”,故得名“鬼針”。

  2. 民間用途
    全草可入藥,鮮用或曬幹煎服,外敷治外傷。因其易采集且功效多樣,成為傳統常用草藥。


四、分布與生長環境

主要分布于中國華東、華南、西南等省區,適應性強,常見于荒地、田埂及道路兩側。


如需更完整的别名列表或藥理研究細節,可參考、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