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粟箋的意思、金粟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粟箋的解釋

指 金粟山 藏經紙。 清 張燕昌 《金粟箋說》:“金粟箋之名,定自天府詞館。” 清 張燕昌 《金粟箋說》:“ 吳槎客 贈餘藏經套合紙,四層為之,紙色與金粟箋同,面題‘《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十八’凡十字,是墨印……又有 金粟山 藏經紙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粟箋是古代一種名貴的加工紙,其名稱源于紙張表面灑布的金粉狀裝飾紋理。"金粟"指代細密的金色顆粒,"箋"為紙張的雅稱。該紙品以宋代浙江海鹽金粟寺所制藏經紙最為著名,故又稱"金粟山藏經紙"。

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金粟箋采用桑皮紙為底,經砑光、施蠟等工藝處理後,表面均勻灑布金粟狀微粒,形成"羅紋隱隱,粟粒燦然"的視覺效果。明代文獻《金粟箋說》描述其工藝:"取上等楮皮,經十二道砑制,以密香薰染,蠟塗兩面,方灑金粟"。

這種紙張具有三項顯著特征:

  1. 質地堅韌:經多重砑制後"紙理緊密,瑩潤如玉"(《文房四譜》卷三)
  2. 防蛀特性:黃檗汁浸染形成天然防蟲層
  3. 裝飾華貴:金粉紋樣象征佛教典籍的尊崇地位

金粟箋主要應用于佛教經卷抄寫、宮廷文書及文人書畫創作。故宮博物院藏《宋金粟山大藏經》即為典型實例,其紙張曆經千年仍保持完整,印證了古代造紙技藝的精湛。該紙品現存世量稀少,成為研究宋代手工業技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金粟箋”是宋代著名的藏經紙,具有獨特的曆史和文化價值,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金粟箋(拼音:jīn sù jiān)指宋代歙州(今安徽歙縣)特産的藏經紙,因專供浙江海鹽金粟山等寺院刻印佛經而得名。其特點是紙張厚重、紋理細膩,呈現蠟黃色并帶有濃淡斑紋,常用于佛經的抄寫與保存。

二、制作與特點

  1. 工藝考究:采用多層紙複合工藝,如清代張燕昌《金粟箋說》記載“四層為之,紙色與金粟箋同”,兼具韌性與耐久性。
  2. 外觀特征:表面常印有墨色題記,如“《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十八”等字樣,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

三、曆史與文化意義

四、其他說法

部分資料提到“金粟箋”被引申為成語,形容文章或書信文辭精美(如)。但此用法較少見于權威文獻,可能為後世衍生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實物特征或曆史考證,可參考《金粟箋說》等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半旗北府豍豆播亂操刀草榻炒炒七七車欄穪述傳三過四滁州西澗刺齒賜給倒竈打粟幹底賬短盤驢躲災獨守空房督戰惡鬥蜚兇攻權古烈橫遭铧弓渾倌火網加勒比海結搆金政脊鳍巨族客流枯耗浪子老壽星冽厲臨寫夢斷面闊明離冒頓難乎爲情南極老人袅袅剽掠黔江敲榜窮儉鵲噪入境問俗沈着十四絃施鍼手續私科子死生契闊托終沃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