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冒頓的意思、冒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冒頓的解釋

[Modu] 漢初匈奴族一個單于( chányú)的名字

單于有太子名 冒頓。——《史記》

詳細解釋

西漢 初年 匈奴 單于。姓 攣鞮 。 秦二世 元年弑父自立,建立軍政制度,東滅 東胡 ,西逐 月支 ,北服 丁零 ,南服 樓煩 、 白羊 。 西漢 初年,經常侵擾邊地。《史記·匈奴列傳》:“單于有太子名 冒頓 。後有所愛閼氏,生少子,而單于欲廢 冒頓 而立少子,乃使 冒頓 質於 月氏 。” 司馬貞 索隱:“冒音墨。” 漢 班固 《封燕然山銘》:“躡 冒頓 之區落,焚 老上 之龍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冒頓”一詞需分兩個角度解釋,涉及不同發音和含義:

一、作為曆史人物(讀音:mò dú)

冒頓(?—前174年)是匈奴單于攣鞮氏的名字,漢初北方草原最具影響力的軍事領袖,他通過鐵血手段統一匈奴各部,建立首個遊牧帝國:

  1. 弑父奪權:其父頭曼單于欲廢長立幼,冒頓遭陷害後隱忍訓練軍隊,發明“鳴镝”訓練士兵絕對服從,最終射殺父親并清除異己。
  2. 軍事擴張:他東滅東胡、西逐月氏、北服丁零,通過“示弱麻痹東胡”的計策,先送千裡馬與阏氏,待東胡松懈後突襲滅其族,展現謀略與隱忍。
  3. 政治影響:曾圍困劉邦于白登,迫使漢朝采取和親政策,成為漢初北方最大威脅。

二、作為漢語詞彙(讀音:mào dùn)

該詞為生僻成語,形容“勇往直前且不計後果”:

常見誤讀說明

“冒頓”作為人名90%被誤讀為mào dùn,實為音譯專用讀音mò dú。此誤讀因“冒”“頓”二字現代常用音導緻,類似“月氏”(ròu zhī)等古代音譯詞需特殊記憶。

(注:若需進一步了解匈奴與漢朝關系或鳴镝訓練細節,可參考、9、10等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冒頓

冒頓(mào dùn)是一個漢字,拆分成部首是冖和貝,總共有9畫。

冒頓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宗教信仰,最早出現在拜火教中,後來也用于佛教中。冒頓通常用來形容人的神情或者表情十分郁悶、愁苦或者痛苦。它具有一種深沉悲傷的情感色彩。

在繁體字中,冒頓的寫法是冒頓。

在古時候,冒頓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采用的是甲骨文和金文的形式。甲骨文中的冒頓字形更加簡潔,金文中的冒頓字形則更加繁複。在隸書發展階段,字形更加規範,和現代漢字的寫法比較接近。

以下是冒頓的例句:

他聽到這個消息後,臉上露出了冒頓的表情。

我看到她和我瞪眼時,她臉上冒頓的神色讓我感到非常心疼。

組詞:冒頓心情、冒頓神情、冒頓表情

近義詞:憂愁、痛苦、郁悶

反義詞:愉快、開心、舒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