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敲榜的意思、敲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敲榜的解釋

見“ 敲搒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敲榜”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用特征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向“敲擊木制器具以傳遞信息或警示”。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敲”指擊打動作,“榜”原指木片或告示牌,組合後引申為通過敲擊木器實現公告傳達或召集民衆的行為。

該詞在宋元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官府或市集場景,例如《東京夢華錄》記載:“每日交五更,諸寺院行者打鐵牌子或木魚,循門報曉…諸趨朝入市之人,聞此而起”,此處雖未直接使用“敲榜”,但完整呈現了敲擊木器傳遞信息的實際場景。明代《警世通言》中“更夫敲榜巡夜”的記載,則明确顯示該詞用于治安巡防領域。

構詞法層面,“敲榜”屬于并列式合成詞,兩個語素均保留本義。《說文解字注》指出:“榜,所以輔弓弩,後引申為木片标識”,這與其信息傳遞功能形成語義關聯。現代方言調查顯示,在閩南語區仍保留“敲梆報更”的民俗遺存,為詞義考證提供活态參照。

網絡擴展解釋

“敲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敲榜”同“敲搒”(qiāo péng),主要有兩層含義:

  1. 笞打:指用刑具擊打身體,常見于古代審問或懲罰犯人的場景。例如唐韓愈詩中提到“敲搒發奸偷”,即通過拷打揭露罪行。
  2. 刑杖:指代刑具本身,如宋代蘇轼詩句“坐老敲搒間”,暗指官員長期與刑具為伴。

二、詞語結構

三、文獻例證

該詞多見于唐宋詩文,例如: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使用,主要作為古語詞出現在文獻研究或詩詞賞析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語境,可參考漢典及詩詞古文網的原始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白骨露野八苦卑劣奔忙長苞唱高調城編崇偉愁窖兒錘鑪躭饒大嚣刁虐堤阏釘耙動嚲冬眠動使短褐凡筆藩羝繁穰賦賞附質蓋醬高藝隔置灌頂化風畫龍點晴晃曜圜則徽祚禍國殃民家老積事沮傷缂絲寬弛籃兒麗山鸾單昧死母艦木斫前例踆兔觞肴少譴飾羔蓍舊勢均力敵太平梯特秉頭痛土皇帝衛霍問辠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