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耗費殆盡。 唐 羅隱 《讒書·與招讨宋将軍書》:“朝廷以簡陵九年 彭 虺肆螫,而東南一臂為之枯耗。”
“枯耗”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ū hào,意為“耗費殆盡”,通常用于描述資源、財力或力量等被完全消耗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事物因長期消耗或過度使用而完全枯竭。例如,古代文獻中形容戰争導緻國家財力、人力耗盡時,常用“枯耗”一詞。
出處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羅隱的《讒書·與招讨宋将軍書》:“朝廷以簡陵九年,彭虺肆螫,而東南一臂為之枯耗。”
此處指東南地區的資源因戰亂幾乎耗盡。
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枯耗”也可用于抽象概念,如精力、時間等被消耗一空,例如“長期熬夜導緻精力枯耗”。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文獻用例或相關成語,可參考《讒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枯耗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因某種原因而缺乏生機或衰竭的狀态。它常用來形容資源、能量、精力等的減少或逐漸枯竭的過程。
枯耗的部首是木(mù),表示與植物相關。由于枯耗與植物的凋謝和衰弱有關。
枯耗的筆畫數為11劃。
“枯耗”一詞最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典籍《荀子·山樹》:“山以鬥為量,其枯耗殆盡。”意為山的資源經過消耗就會逐漸枯竭。後來,這個詞逐漸泛指其他領域的消耗和枯竭。
枯耗的繁體字為「枯耗」。
在古代,枯耗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不過,整體上基本保持一緻。
1. 這個礦石資源已經枯耗得所剩無幾。
2. 過度開采使得水源枯耗,導緻了嚴重的幹旱。
枯木、耗盡、消耗、資源枯竭。
枯竭、耗盡、匮乏。
充盈、豐富、充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