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東晉 建都 建康 (今 江蘇省 南京市 ),軍府設在 建康 之北的 廣陵 (今 江蘇 揚州市 ),故稱軍府曰北府。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郗司空 拜北府。” 劉孝标 注引《南徐州記》:“舊 徐州 都督以東為稱。 晉氏 南遷, 徐州 刺史 王舒 加北中郎将。北府之號,自此起也。” 唐 孟簡 《詠歐陽行周事》詩:“此為太學徒,彼屬北府官。中夜欲相從,嚴城限軍門。” 清 吳偉業 《投贈督府馬公》詩:“上相 始興 開北府,通侯 高密 鎮 西京 。”
(2).北府兵的略稱。《晉書·桓玄傳》:“ 玄 又害 吳興 太守 高素 、輔國将軍 竺謙之 、 謙之 從兄 高平 相 朗之 、輔國将軍 劉襲 ……等,皆 牢之 之黨,北府舊将也。”《太平廣記》卷三八三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索盧貞》:“北府 索盧貞 者,本中郎 荀羨 之吏也。以 晉 太元 五年六月中病亡,經一宿而蘇。” 王仲荦 《魏晉南北朝史》第五章第三節:“另一方面, 劉裕 卻在團結北府中下級軍官,密謀推翻 桓玄 。”
(3). 東晉 時 京口 的别稱。《宋書·武帝紀上》:“是夜 玄 與 邁 書曰:‘ 北府 人情雲何?卿近見 劉裕 何所道?’ 邁 謂 玄 已知其謀,晨起白之。”《資治通鑒·晉海西公太和四年》:“初 愔 在 北府 , 溫 常雲:‘ 京口 酒可飲,兵可用。’” 胡三省 注:“ 晉 都 建康 ,以 京口 為 北府 , 歷陽 為 西府 , 姑孰 為 南州 。”
(4). 契丹 部落集團名稱。 唐 末, 契丹 遙辇 氏八部以 疊剌部 為核心的五部和以 乙室部 為核心的三部,分别組成兩個部落集團,稱“北府”、“南府”。《遼史·太祖紀上》:“四年秋七月戊子朔,以後兄 蕭敵魯 為北府宰相。後族為相自此始。”
北府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曆史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解釋:
一、軍事機構與軍隊代稱 東晉時期在建康(今南京)北部設立的軍事管理機構稱"北府",其精銳部隊史稱"北府兵"。《晉書·劉牢之傳》記載:"謝玄北鎮廣陵,以牢之為參軍,領精銳為前鋒,百戰百勝,號為北府兵"。這支軍隊在淝水之戰中發揮關鍵作用,成為古代軍事史上的重要典範。
二、地理方位指代
三、文學意象運用 在唐宋詩詞中,"北府"常作為曆史典故出現,陸遊《書憤》"北府塵兵血未消"即借指精銳部隊,範成大《望金陵行阙》則用"北府舊名藩"表達對曆史重鎮的追憶,這類文學化應用收錄于《漢語大詞典》典故條目。
“北府”是一個曆史術語,在不同時期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地理位置
東晉建都建康(今南京),軍府設在建康以北的廣陵(今揚州),故稱“北府”。
軍事意義
北府是東晉重要的軍事指揮中心,負責長江下遊防務,後衍生出“北府兵”這一精銳部隊。
北府兵是東晉中後期由謝玄組建的軍隊,以骁勇善戰著稱:
東晉時,“北府”也指代京口(今江蘇鎮江):
唐末契丹遙辇氏八部分為兩大集團:
“北府”需結合具體曆史背景理解,主要涉及:
白粲拜懇保山婆北溫帶蔽扞婢學夫人不失舊物倡園超邈麤且防馭浮薄子歌樓工程兵耇老關聯詞咕哧核物花爆黃榆塞惠養溷澖奸回交亵假形金汋浚浚舉十知九客坐口乾舌焦老半天牢獄磊珂籠禽龍潭螺蚌顱颡緑蒙蒙铓穎模棱兩端摩厲以需拿送暖房夜飯千裡之堤,潰于蟻穴情人節瑞錦窠上谒升虛審究沈抑食魚遇鲭書藝松堂提孩罔象午盹香刹獻花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