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iginal account] 原始賬目或賬簿
"底賬"是漢語中具有專業屬性的經濟類詞彙,《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原始記錄的賬冊或作為依據的賬目"(商務印書館,2016)。該詞由"底"與"賬"兩個語素構成:"底"取根基、基礎之義,"賬"指資金往來的記錄,組合後特指作為財務核算基礎的核心賬簿。
根據財政部《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第二十條,底賬應包含完整的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要求采用訂本式賬簿并連續編號,這是企事業單位進行財務審計時必須查驗的法定文件(財政部令第98號,2024)。中國人民銀行在《支付結算辦法》中強調,銀行機構需永久保存客戶賬戶的底賬資料,作為資金往來的最終憑證(銀發〔2021〕176號)。
在司法實踐中,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幹規定》明确,涉及經濟糾紛時,依法保存的底賬可作為認定事實的關鍵書證(法釋〔2022〕21號)。從檔案管理角度看,國家檔案局将超過30年的企業底賬列為重要經濟檔案,需移交至地方檔案館永久保存(檔發〔2023〕15號)。
“底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拼音:dǐ zhàng
基本含義:指原始的賬目或賬簿,即記錄經濟往來的最初憑證或基礎數據。例如稅務系統中的“電子底賬”即指彙總全國發票信息的原始數據庫。
原始記錄功能
作為財務或事務管理的核心依據,底賬強調數據的原始性和真實性,常用于核對後續賬目或追溯曆史信息。例如古代文獻《福惠全書·錢谷·立解支庫簿》中提到的“底帳”即屬此類。
比喻引申義
在特定語境下,可引申為“隱藏的真相或内幕”(如的成語解釋),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不同來源對“底賬”的解釋側重不同,建議在專業場景中優先采用“原始賬目”的釋義,避免混淆。如需擴展含義,需結合上下文明确語義。
磅硠半自耕農暴鰓被子植物辯略熛燼不錯不顧大局布洋娃娃草就持位倉兄除堂祠館從而寸長雕彤底着恫喝趸數趓樓發明創造菲律賓焚骸甘死如饴膏鐧各持己見;各執所見個體經濟公俸郭璞航路弘朗賤狗講繹見下文椒圖節婦寄迹山林近賓精密迥野九尾狐狸郡課科儀誇奢雷達站斂然沒祥命運墓鄰青飇失愛施發食管時利彈撥畏憚消豁西漢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