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南朝 陳 後主 的親信 江總 、 孔範 等十人。《南史·陳後主紀》:“﹝ 陳後主 ﹞常使 張貴妃 、 孔貴人 等八人夾坐, 江總 、 孔範 等十人預宴,號曰‘狎客’。先令八婦人襞采箋,製五言詩,十客一時繼和,遲則罰酒。”
(2).泛指十位客人。 宋 梅堯臣 《雜興》詩:“主人有十客,共食一鼎珍。一客不得食,覆鼎傷衆賓。”
(3).指 宋 秦桧 門下 曹冠 、 王會 等十人。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三:“ 秦會之 ( 秦檜 )有十客, 曹冠 以教其孫為門客, 王會 以婦弟為親客, 郭知運 以離婚為逐客, 吳益 以愛壻為嬌客, 施全 以剚刃為刺客, 李季 以設醮奏章為羽客,某人以治産為莊客, 丁禩 以出入其家為狎客, 曹詠 以獻計取 林一飛 還作子為説客。初止有此九客耳。 秦 既死,葬于 建康 ,有 蜀 人 史叔夜 者,懷雞絮號慟墓前,其家大喜,因厚遺之,遂為弔客,足十客之數。”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秦太師 十客: 施全 ,刺客; 郭知運 ,逐客; 吳益 ,嬌客; 朱希真 ,上客; 曹詠 ,食客; 曹冠 ,門客; 康伯可 ,狎客;又有莊客以及詞客; 湯鵬舉 ,惡客。”
(4).指十二種名花。
“十客”一詞在不同曆史背景和文獻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南朝陳後主的親信集團
指南朝陳後主(陳叔寶)寵信的江總、孔範等十位近臣,因常參與宮廷宴樂,被稱為“狎客”。據《南史·陳後主紀》記載,陳後主常令貴妃與近臣共宴賦詩,形成這一稱號。
宋代秦桧門下的十人
南宋權臣秦桧門下亦有“十客”,包括曹冠(門客)、王會(親客)、郭知運(逐客)等,各自因不同關系或行為得名。陸遊《老學庵筆記》記載了九客,後補足為十。
泛指十位客人
在文學語境中,可泛指十位賓客。如宋代梅堯臣詩雲:“主人有十客,共食一鼎珍”,此處“十客”無特指。
十二種名花的别稱(存疑)
部分資料提及“十客”代指十二種名花(如牡丹為貴客、梅為清客等),但具體名錄未詳,且相關來源權威性較低,可能為引申或訛傳。
注意:以上解釋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不同含義關聯不同曆史事件或文化背景。建議通過《南史》《老學庵筆記》等古籍進一步查證細節。
《十客》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對待客人的十種态度和行為。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待客的态度和品質。
《十客》的拆分部首是讠和十,筆畫總數為16劃。
《十客》最早出現在唐代韓愈的《十論》一文中,原文中有一句話:“非吾所欲得,亦所無赀者:往者笑談有之,今者吾言之。使汝無赀者進,吾十客視之。” 這句話是在描述和比喻對待客人時的不同态度。
《十客》的繁體字為「十客」,發音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十客的寫法與現代相比略有不同。具體的字形可以參考古代古文字書籍。
1. 他為人熱情周到,待人接物一向都是十客。
2. 他的服務态度冷漠,根本無法稱得上是十客。
3. 老闆對待顧客的方式極具親和力,每個人都被他的十客态度所感動。
待客、待人如賓、對方、客情、客源等。
客氣、親切、熱情、周到等。
冷漠、驕橫、無禮、不周到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