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半床 ”。不滿一床。 北周 庾信 《小園賦》:“落葉半牀,狂花滿屋。” 前蜀 韋莊 《清平樂》詞之二:“夢覺半床斜月,小窗風觸鳴琴。”《紅樓夢》第三八回:“半床落月蛩聲切,萬裡寒雲雁陣遲。”
2.古代對單身男子征收賦稅所定的名目。 北齊 稅制規定已娶者征收絹一匹,綿八兩,凡十斤,稱一床;未娶者減半,稱半床。見《通典·食貨五》。《隋書·食貨志》:“舊制,未娶者輸半牀租調, 陽翟 一郡,戶至數萬,籍多無妻。”
關于“半牀”的詳細解釋如下:
字面意義
指“不滿一床”的物理狀态,常見于古代文學描述。例如:
古代稅制名目
北齊時期對單身男子的賦稅政策:
部分網絡解釋将其引申為“夫妻分居或感情不和”的隱喻,如“半床夫妻”(指同床異夢的狀态)。不過這一用法多見于現代網絡語境,古典文獻中未見直接關聯。
《半牀》是一個由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一半的床”。它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漢字是“半”,意思是“一半,不完全”,第二個漢字是“牀”,意思是“床”。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床的一半的意思。
段落2:拆分《半牀》的部首和筆畫,第一個字《半》的部首是“十”表示“十字”,它一共有4畫;第二個字《牀》的部首是“牛”表示“牛頭”,它一共有7畫。将部首和筆畫組合起來,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詞語。
段落3:《半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這個詞彙最早出現在《論語·顔之推》一章中,“食半牀而不寐。” 這句話的意思是“吃飯時隻占了床的一半,沒能入睡。” 這個詞語的引申意義可以表達一個人隻占據床的一半,暗指沒有伴侶。
段落4:在繁體中文中,半牀的寫法是「半牀」。繁體中文在一些地區和場合仍然使用,因此了解這個詞語的繁體寫法是有幫助的。
段落5: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半牀的字形寫作「半牚」。這種寫法常見于古代的碑文、銘文等古代文獻中。雖然字形有所變化,但該詞語的意義保持不變。
段落6:例句: 他剛剛買了一張半牀。
段落7:組詞: 半宿、半夢半醒、角牀 半卧 等。
段落8:近義詞: 半夜、半空、半徑等。
段落9:反義詞: 全牀、整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