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衲衲的意思、衲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衲衲的解釋

濡濕貌。衲,通“ 納 ”。語本 漢 劉向 《九歎·逢紛》:“衣納納而掩露。” 明 唐寅 《題畫》詩之五:“百尺松杉貼地青,布衣衲衲髮星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衲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與字源

  1. 基本解釋
    指“濡濕貌”,即衣物濕潤的狀态。這裡的“衲”通假為“納”,源自漢代劉向《九歎·逢紛》中的“衣納納而掩露”(意為衣衫被露水浸濕)。

  2. 字形與擴展
    “衲”本義為縫補衣物,後引申指僧衣(如、7所述)。其部首為“衤”(衣部),結構為左右,拼音為nà,注音ㄋㄚˋ。


二、佛教引申義

  1. 文化背景
    在佛教語境中,“衲衲”指僧人穿着袈裟的形象。因僧人修行需嚴守戒律,該詞逐漸衍生出“嚴肅認真、守規矩”的形容義。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人的性格或行為,如學生專注學習、職場人遵守制度等(例:“他做事衲衲,一絲不苟”)。


三、綜合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佛教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衲衲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衲衲(ná ná)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穿着樸素、粗布制成的衣服。它可以用來形容僧人、尼姑等修行人員的衣着,也可以用來形容普通人家中的穿着。

拆分部首和筆畫

衲衲的部首是衣,由8個筆畫組成。

來源

衲衲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其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佛教。衲衣在佛教中是專門為僧人、尼姑制作的一種特殊服裝,它代表了淨化心靈和追求精神升華的意義。

繁體

衲衲的繁體字為「衲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衲衲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基本保持了現代的形态。

例句

1. 僧人們穿着樸素的衲衲,行走在寺廟中。 2. 我們家族的傳統是在過年的時候都穿着純棉的衲衲。

組詞

衲袍、衲僧、衲褲、衲子等。

近義詞

樸素、簡樸、素雅。

反義詞

奢華、豪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