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镌銘的意思、镌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镌銘的解釋

銘記;銘刻。 唐 韓愈 《答張籍》詩:“悔狂已咋指,垂誡仍鐫銘。” 唐 司空圖 《為東都敬愛寺講律僧惠礭化莫雕刻律疏》:“必期字字鐫銘,種慧牙而不竭,生生親眷,遇勝會而同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镌銘(juān míng)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引申義及文化應用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釋義

  1. 《說文解字》釋為“錐也”,本指鑿刻金屬的工具,後引申為深刻、雕刻的動作。如《淮南子·本經訓》載:“镌山石,锲金玉”,強調以利器在硬物上留下痕迹。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原指刻在青銅器或石碑上的文字,《禮記·祭統》雲:“夫鼎有銘”,鄭玄注:“銘,謂書之刻之,以識事者也。”後擴展為記錄功績、警誡或紀念的文字。

    來源:《禮記正義》(唐代孔穎達疏)

二、現代詞典釋義

三、文化語境中的運用

  1. 實物載體:

    古代碑刻、印章、青銅器銘文常見“镌銘”技法,如漢碑《張遷碑》以镌銘技術留存史料。

    來源:《中國金石學概要》馬衡著

  2. 文學修辭: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銘箴》稱:“銘題于器,名目雖異,而警戒實同”,說明镌銘文字具有警世功能。

  3. 精神象征:

    韓愈《薦士》詩雲:“镌功銘德,永世不刊”,體現镌銘對功德的永恒化意義。

四、權威文獻佐證


“镌銘”融合了器物雕刻與精神銘記的雙重内涵,既是古代技藝的體現,亦承載“以文載道”的文化傳統。其現代用法仍保留“深刻銘記”的隱喻,常見于書面語及典儀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镌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本義和引申義兩方面綜合解釋:

  1. 本義
    指在金屬、石器等硬質材料上雕刻文字或圖案的行為。其中“镌”意為雕刻、鑿刻,“銘”指刻于器物上的文字(如墓志銘、座右銘),二者組合強調通過刻寫實現長久保存。

  2. 引申義
    比喻事物或經曆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需深刻銘記于心。例如:“镌銘教誨”表示将教導牢記終身。

  3. 使用場景

    • 描述需要永久保存的文化載體,如碑文、器物題詞(如紫砂壺镌銘);
    • 表達對重要事件、教訓的深刻記憶,如韓愈詩句“垂誡仍鐫銘”。
  4. 經典例句
    唐代司空圖《為東都敬愛寺講律僧惠礭化莫雕刻律疏》中“字字鐫銘”一句,即強調逐字刻寫并銘記的嚴謹态度。

該詞兼具物理雕刻與精神銘記的雙重内涵,常見于文學或正式語境中。

别人正在浏覽...

半人褒義被着崩傾鄙詞镈鐘程頤川河穿一條褲子當朝宕佚欓子東朝東床坦腹放賬犯命反異蕃援法時孵化浮滠光浄故老鼓震鼓鐘橫海纛河堧紅岩後方計口禁封日景迹人禁營久锢口敕攔禁老行尊兩報一刊麻麻雨茂齡木匵内三郎溺心抔土頃代情款阙裡三叔升甲試官十箭十三行順溜紙死手雖是亡厝猥發無曾相輔斜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