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中;心。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6*解三·道融》:“迄至立年,方解英絶,内外經書,闇遊心府。”《隋書·高祖紀下》:“王公卿士,每日闕庭,刺史以下,三時朝集,何嘗不罄竭心府,誡勅殷勤。”《再生緣》第六六回:“心府沖融方寸靜,暗暗的,前思復想細評章。” 丁玲 《在醫院中》三:“然而在心府裡,三個人同樣讨厭着那善于周旋的女人。”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心府漢語 快速查詢。
“心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心中”或“内心”,具體解釋如下:
古典文獻中的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慧皎《高僧傳》中“闇遊心府”,意為潛心鑽研内心世界;《隋書》中“罄竭心府”則指竭盡心力。
這類用法多用于描述人的深層思考或情感狀态。
現代語境中的延伸
如丁玲在《在醫院中》提到“心府裡讨厭某人”,強調内心隱秘的情感活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高僧傳》《隋書》等文獻原文。
《心府》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心靈的所在、心思的所歸、心智的中心。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心”和“府”,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特含義的詞彙。
根據漢字的組成規律,我們可以将《心府》拆分為兩個部首:心和府。其中,“心”是一個單獨的部首,表示心髒或者心靈;而“府”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官府或者居住地。因此,《心府》的構成部首分别是心和府。
根據《康熙字典》,《心府》總共有12個筆畫。
《心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常常将心靈比作一個官府,将心思集中的地方稱為“心府”。這個詞語在古代文獻中經常被使用。
繁體字中,《心府》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心府》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它依然由“心”和“府”組成,表示相同的含義。古代的字體和現代的字體有些許差異,但整體而言,《心府》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1. 他的思想深奧,每次演講都能觸動人們的心府。
2. 隻有靜下心來,才能感受到内心深處的心府。
3. 這幅畫作真摯地表達了畫家内心的心府。
組詞:心緒、心靈、心境、心事。
近義詞:心田、心靈之地、心中之所。
反義詞:思想迷亂、心亂如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