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俵寄的意思、俵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俵寄的解釋

謂分散轉嫁。 宋 朱熹 《與留丞相劄子》:“公私田土,皆為豪宗大姓詭名冒占,而細民産去稅存,或更受俵寄之租,困苦狼狽,無所從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俵寄"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宋代文獻中,特指當時的一種賦稅征收或物資分配方式。其核心含義可拆解如下:

  1. 字義解析與基本含義:

    • 俵 (biào): 本義為分發、分給,尤其指按份額或标準分配物品。在宋代官方語境中,“俵”常指官府按戶等、丁口等标準攤派、分發賦稅或物品(如青苗錢、常平倉糧等)。
    • 寄: 本義為寄存、寄托、委托。在“俵寄”組合中,引申為将征收或分配的份額暫時寄存、儲存在某處(通常是地方官府指定的倉庫或場所),或者指将征收任務委托給特定人員或機構。
    • 合義: “俵寄”因此指官府按戶等、丁口等标準攤派、分定賦稅(或其他物資)份額後,将這些份額暫時寄存于地方倉庫或委托給特定人員(如保甲長、富戶)負責征收、保管或轉運的過程。它強調的是賦稅征收環節中“攤派”與“寄存/委托”這兩個動作的結合。
  2. 曆史背景與具體應用(宋代):

    • “俵寄”一詞多見于宋代財政、賦役制度記載。例如,在征收夏稅、秋稅時,官府會先“俵”(按戶攤派)稅額,然後“寄”(将征收任務或實物寄存)于地方。
    • 它也常用于描述和籴(官府向民間征購糧食)或和買(官府向民間征購絲麻等物品)的過程。官府預先攤派(俵)給各戶應繳納的糧食或物品數額,然後這些份額被“寄”存在地方,等待集中征收或轉運。
    • 有時,“俵寄”也指将官府的物資(如常平倉糧、赈災糧)按需“俵”分給災民或特定人群,并“寄”存在地方進行發放管理。
  3. 與現代漢語的關系:

    • “俵寄”是一個曆史詞彙,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已基本不再使用,屬于古語詞。其含義需要結合特定的曆史背景(尤其是宋代賦役制度)來理解。
    • 現代權威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辭源》)通常會收錄該詞條,并給出基于古代文獻的釋義。

總結定義: “俵寄”指中國古代(尤其宋代)官府按戶等、丁口等标準攤派(俵)賦稅、物資征收或分配份額,并将這些份額暫時寄存(寄)于地方倉庫或委托給特定人員負責征收、保管、轉運或發放的管理方式。

權威參考來源說明: 由于“俵寄”是曆史詞彙,其權威解釋主要來源于大型曆史性語文辭書和專業古籍整理成果。以下來源提供了可靠釋義(請注意,鍊接僅為示例格式,實際有效鍊接需指向具體出版社或數據庫頁面):

網絡擴展解釋

“俵寄”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具體含義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俵寄”指分散轉嫁,即将某種責任、負擔或事物分散并轉移到其他主體。例如在資源分配或債務處理中,通過拆分轉移壓力。

  2. 構成分析

    • “俵”:本義為分發、分散。雖搜索結果中未直接提及,但結合“俵寄”整體含義可推知此意。
    • “寄”:核心含義為“依附、轉移”,如寄托(托付)、寄居(依附他處)。在此詞中引申為“轉嫁”。

二、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描述将壓力或責任拆分後轉移的情景,例如:

三、補充說明

“俵寄”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文獻或特定專業領域。若需引用,建議結合上下文确認具體指向。

如需進一步探讨類似詞彙的演變,可參考《說文解字》對“寄”的形聲字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哀毀骨立埃芥傲氣伴換包幹暴殄天物标名咇剝剝逼命碧障才思臣下疇野促急丹方道洽得雄端靖返老還童馮襄複婚扶将幹糇杆菌革去拱宸規旋矩折過駒何煩黃塵花煙間進迫寄予壼閣涼花寥寥數語龍卵平弄騎長邛邛距虛球璧铨掌區配融化融晶帤穢上任省諐摅抱術鹄樹井説短論長素月條對通範脫靶文謅謅無彜酒小景鸂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