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俵寄的意思、俵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俵寄的解释

谓分散转嫁。 宋 朱熹 《与留丞相札子》:“公私田土,皆为豪宗大姓诡名冒占,而细民产去税存,或更受俵寄之租,困苦狼狈,无所从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俵寄"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宋代文献中,特指当时的一种赋税征收或物资分配方式。其核心含义可拆解如下:

  1. 字义解析与基本含义:

    • 俵 (biào): 本义为分发、分给,尤其指按份额或标准分配物品。在宋代官方语境中,“俵”常指官府按户等、丁口等标准摊派、分发赋税或物品(如青苗钱、常平仓粮等)。
    • 寄: 本义为寄存、寄托、委托。在“俵寄”组合中,引申为将征收或分配的份额暂时寄存、储存在某处(通常是地方官府指定的仓库或场所),或者指将征收任务委托给特定人员或机构。
    • 合义: “俵寄”因此指官府按户等、丁口等标准摊派、分定赋税(或其他物资)份额后,将这些份额暂时寄存于地方仓库或委托给特定人员(如保甲长、富户)负责征收、保管或转运的过程。它强调的是赋税征收环节中“摊派”与“寄存/委托”这两个动作的结合。
  2. 历史背景与具体应用(宋代):

    • “俵寄”一词多见于宋代财政、赋役制度记载。例如,在征收夏税、秋税时,官府会先“俵”(按户摊派)税额,然后“寄”(将征收任务或实物寄存)于地方。
    • 它也常用于描述和籴(官府向民间征购粮食)或和买(官府向民间征购丝麻等物品)的过程。官府预先摊派(俵)给各户应缴纳的粮食或物品数额,然后这些份额被“寄”存在地方,等待集中征收或转运。
    • 有时,“俵寄”也指将官府的物资(如常平仓粮、赈灾粮)按需“俵”分给灾民或特定人群,并“寄”存在地方进行发放管理。
  3. 与现代汉语的关系:

    • “俵寄”是一个历史词汇,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基本不再使用,属于古语词。其含义需要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宋代赋役制度)来理解。
    • 现代权威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辞源》)通常会收录该词条,并给出基于古代文献的释义。

总结定义: “俵寄”指中国古代(尤其宋代)官府按户等、丁口等标准摊派(俵)赋税、物资征收或分配份额,并将这些份额暂时寄存(寄)于地方仓库或委托给特定人员负责征收、保管、转运或发放的管理方式。

权威参考来源说明: 由于“俵寄”是历史词汇,其权威解释主要来源于大型历史性语文辞书和专业古籍整理成果。以下来源提供了可靠释义(请注意,链接仅为示例格式,实际有效链接需指向具体出版社或数据库页面):

网络扩展解释

“俵寄”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具体含义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俵寄”指分散转嫁,即将某种责任、负担或事物分散并转移到其他主体。例如在资源分配或债务处理中,通过拆分转移压力。

  2. 构成分析

    • “俵”:本义为分发、分散。虽搜索结果中未直接提及,但结合“俵寄”整体含义可推知此意。
    • “寄”:核心含义为“依附、转移”,如寄托(托付)、寄居(依附他处)。在此词中引申为“转嫁”。

二、用法与语境

该词多用于描述将压力或责任拆分后转移的情景,例如:

三、补充说明

“俵寄”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文献或特定专业领域。若需引用,建议结合上下文确认具体指向。

如需进一步探讨类似词汇的演变,可参考《说文解字》对“寄”的形声字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毕现布絮猜贰采莲队草莓差等乘方弛谬出新存札撮合大腹便便噉蔗悼怆大小夏侯颠倒地台兜拢迩怨烽火连年改籥故叶贺学红细胞煌扈翬褕鉴微娇媄节夜镜见卷娄决烈拘陋开枱开秩可可儿的苛削枯暴扩散垒城粮料临朝慢性没齿无怨梦草梦兆摩侯罗荣业森整胜似深墨市署衰疢颂叹畋食天突铁黑腽肭脐完办威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