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說長道短”。 宋 蘇轼 《滿庭芳》詞之三:“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説短論長。” 元 武漢臣 《生金閣》第二折:“對老身至尾從頭,説短論長。”《封神演義》第九四回:“這匹夫敢于衆諸侯之前鼓唇搖舌,説短論長,又吒辱不才,情殊可恨。”
“說短論長”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對他人是非曲直進行隨意議論或批評,通常帶有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建議: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典文學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蘇轼詞作或元代雜劇原文(如《生金閣》《馮玉蘭》)。
《說短論長》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言辭繁瑣冗長,不能簡潔明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說話啰嗦、拐彎抹角的人。
《說短論長》的第一個字是“說”,它的部首是讠,共有7個筆畫。
《說短論長》的第二個字是“短”,它的部首是矢,共有4個筆畫。
《說短論長》的第三和第四個字是“論長”,其中“論”的部首是言,共有9個筆畫,“長”的部首是長,共有8個筆畫。
《說短論長》最早出現在《新唐書·藝文志》中,原文如下:“語短而論長者,失言也。”意為言辭短小而話題卻冗長無饒。
《說短論長》的繁體字為「説短論長」。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說短論長》的古代寫法是「説短論長」。
1. 他在會議上說短論長,把問題講得非常複雜,讓人難以理解。
2. 她的演講總是說短論長,聽起來既無聊又枯燥。
3. 請你用簡潔明了的方式解釋這個概念,不要說短論長。
1. 說長道短:指對人對事進行挑剔式的批評。
2. 辭簡義繁:形容言辭簡潔明了,卻意味深長。
3. 筆直言傳:形容言辭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
1. 說長道短
2. 病言病語
3. 啰嗦
1. 精煉
2. 簡明扼要
3. 簡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