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月的意思、素月的詳細解釋
素月的解釋
[bright and clear moon] 皎潔的月亮;皓月
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
詳細解釋
皓月,明月。 晉 陶潛 《雜詩》之二:“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 唐 杜甫 《湖城遇孟雲卿》詩:“照室紅爐簇曙光,縈窗素月垂秋練。” 宋 辛棄疾 《永遇樂》詞:“待行過溪橋,夜半更邀素月。” 明 劉純熙 《日暮》詩:“牛羊下日夕,素月柴門生。” 清 周亮工 《華林寺》詩:“欲建小亭延素月,頻移曲幾就青山。”
詞語分解
- 素的解釋 素 ù 本色,白色:素服。素絲。 顔色單純,不豔麗:素淨。素淡。素妝。素雅。素描。 潔白的絹:尺素(用綢子寫的信)。 本來的,質樸、不加修飾的:素質。素養。素性。素友(真誠淳樸的朋友)。 物的基本成分
- 月的解釋 月 è 地球最大的天然衛星(亦稱“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陽的光)。月蝕。 計時單位:一月。月份。歲月不居(時光不停地流逝)。 按月出現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形狀像月亮的,圓的:月餅。
網絡擴展解釋
“素月”是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皎潔的明月,常見于古詩文描寫。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素:本義指未染色的絲綢,引申為白色、樸素、純潔;
- 月:指月亮,也象征柔美、清冷。
二者結合,“素月”特指月色皎潔、明亮如素的狀态,如陶淵明《雜詩》中“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
2.文學引用
- 晉代陶淵明、唐代杜甫、宋代辛棄疾等詩人均用“素月”描繪明月,如“縈窗素月垂秋練”(杜甫)、“夜半更邀素月”(辛棄疾)。
- 南北朝謝莊《月賦》中“素月流天”一句,既寫月色,也暗喻女子清麗之美(此解釋多見于文學引申,非主流含義)。
3.其他含義
- 人名寓意:作為名字時,“素月”象征純潔善良,常用于女性。
- 非正式用法:極少數語境下被戲稱為“沒有獎金的月份”,但此說法缺乏廣泛認可。
4.辨析
- 與“皓月”區别:二者均指明月,但“素”更強調月色的純淨素雅,而“皓”側重明亮。
- 比喻用法:個别文獻(如)将“素月”引申為“美貌女子”,但此用法罕見且權威性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素月”核心含義為皎潔明月,多見于古典詩詞,兼具自然意象與人文意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素月》的意思
《素月》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明亮的月亮”或“明亮的月光”。可以形容月亮的明亮與潔白。這個詞經常在詩歌、文學作品中使用,形象地描繪了優美的夜晚和浪漫的月色。
拆分部首和筆畫
《素月》的部首是“月”,它表示月亮或月光。它的筆畫數是4畫。
來源和繁體
《素月》是一個繁體漢字詞語,在簡體中文中通常以其簡體字形“素月”來表達。它的繁體字是「素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不同于現代的簡化字,所以《素月》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它的意思和詞義并無變化。
例句
1. 春夜的素月灑在湖面上,如同鋪開一層銀色的綢緞。
2. 在素月下漫步的感覺就像置身于一個美麗的夢境。
組詞
月色、明月、皓月、月華、月光、月牙、月宮等。
近義詞
明亮的月光、皎潔的月光、晶瑩的月光。
反義詞
昏暗的月光、陰沉的夜晚、黑暗的夜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