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饑溺的意思、饑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饑溺的解釋

比喻生活痛苦。語本《孟子·離婁下》:“ 禹 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稷 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元 楊載 《次韻虞彥高遊陽明洞》:“不妨山水樂吾樂,豈有飢溺憂民憂。”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谕蘇省及所屬郡縣四民诏》:“爺哥朕幼坐 天京 ,救民塗炭拯民生,民有飢溺朕飢溺,痌瘝在抱秉至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饑溺”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饑溺”由“饑”(饑餓)和“溺”(溺水)組合而成,源自《孟子·離婁下》。原文記載大禹和後稷因百姓疾苦而感同身受:“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後引申為比喻人民生活困苦,強調對他人苦難的深切共情與責任感。

二、曆史應用與例句

  1. 元代文人楊載在《次韻虞彥高遊陽明洞》中寫道:“豈有饑溺憂民憂”,體現士人對民生疾苦的關懷。
  2. 太平天國洪秀全的诏書中提到“民有饑溺朕饑溺”,借典故表達統治者與百姓共擔苦難的理念。

三、現代意義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作為典故仍見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常用于強調社會責任或仁政思想,例如描述執政者以民為本的情懷。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孟子》原文或相關曆史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饑溺

饑溺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彙,常用來形容饑餓和渴望的程度極深。

對于《饑溺》這個詞,我們可以通過拆分其部首和筆畫來了解更多。

饣是饑的部首,在漢字中表示與食物相關的意思;水是溺的部首,表示與水有關的意思。饣部在漢字中作為主導部首,意味着這個詞與食物相關。

饑溺的拼音為jī nì,是常見的詞語之一。

這個詞的來源文獻中并未明确提及,但從字面上看,饑溺指的是在忍饑挨餓過程中對食物和水源的渴望和迫切。

在繁體字中,饑溺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一緻。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饣部首曾經寫作“飠”,在溺字的上方疊加一橫,形成複雜的古字形。這種寫法逐漸演化為現代簡化字中的“饑”和“水”。

以下是一些例句,用來進一步理解和運用饑溺:

1. 那個孩子饑溺地盯着食物,流着口水。

2. 在漫長的微風中,他們饑溺地等待着晚餐的開始。

組詞:
饑餓、饑渴、饑飽、饑腸辘辘、溺愛、溺水、溺愛孩子

近義詞:
渴求、口渴、渴望、饑餓渴望

反義詞:
飽足、滿足、滿溢、滿懷期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