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貨布的意思、貨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貨布的解釋

(1). 王莽 時貨币名。《漢書·食貨志下》:“﹝ 天鳳 元年﹞罷大小錢,改作貨布,長二寸五分,廣一寸,首長八分有奇,廣八分,其圜好徑二分半,足枝長八分,間廣二分。其文右曰‘貨’,左曰‘布’。重二十五銖,直貨泉二十五。”

(2).泛指貨币。 宋 梅堯臣 《畫真來嵩》詩:“與我貨布不肯受,此之毉蔔曾非庸。” 元 袁桷 《吳江重建長橋記》:“茲橋匪脩,涉者益病;召彼耆老,貨布莫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貨布是中國古代貨币體系中的代表性錢币之一,特指新莽時期(公元9年-23年)王莽政權推行的貨币制度産物。其名稱由“貨”“布”二字組成,“貨”指流通物品,“布”為古代鏟形農具“镈”的通假字,象征交易媒介的實用性特征。

根據《中國錢币大辭典》記載,貨布形制統一,呈方足布狀,青銅材質鑄造,通長約5.6厘米,重約16克。錢面鑄有懸針篆“貨布”二字,筆劃纖細挺拔,具有典型的新莽錢币書法特征。該形制完全區别于西漢五铢錢體系,體現了王莽托古改制的貨币政策。

從貨币史角度分析,貨布的發行标志着中國古代貨币從記重體系向符號化貨币的轉變嘗試。其實際流通時間雖不足四年,但因鑄造工藝精良,成為後世研究新莽時期經濟政策的重要實物依據。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出土的貨布錢範,佐證了其鑄造工藝的标準化程度。

現代考古發現顯示,貨布在新疆、内蒙古等地均有窖藏出土,印證了當時貨币流通範圍。《國家博物館藏文物研究叢書》指出,貨布存世量約2萬枚,其中品相完好者多被定級為國家三級文物,具有重要曆史價值與收藏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貨布”一詞的含義需結合曆史與語境分兩方面解釋:

1. 王莽時期的貨币名稱
這是最核心的含義,源自新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的币制改革。其特點包括:

2. 泛指貨币的文學用法
後世文獻中,“貨布”偶作貨币代稱,如宋代梅堯臣詩句“與我貨布不肯受”,元代《吳江重建長橋記》中亦用此泛指。

其他争議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6)提及“貨布”作為成語指“粗糙不值錢的布料”,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讀,需謹慎使用。

總結
“貨布”主要作為新莽時期特定貨币的專稱,兼具曆史文物價值(現存貨布以鑄造精美著稱),而文學泛指用法較為邊緣。其他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百恨崩陷弊蹻滄海遺珠麤露電磁振蕩掉蛋滴酒不沾對口相聲煩字焚躬風移鴿哨咯痰功略貫獄鬼蜮伎倆瞽言含景黃農虞夏扈樓焦魂街門楬着井泉朘薄屦企劇鎮懇謝禮遺陸陸噜嗦貿載冒子門柱木頭橛子木饧饢糠潑毛團七拉八扯秋蟾跧居取類冗瑣融裔失寵食飯娑婆诃探籌銅像頭陁亡荊晚膳無表雪王章梧槚午刻想到鮮凈纖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