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正的意思、斧正的詳細解釋
斧正的解釋
[(please)make corrections and improvements] 敬辭,請人修改文章,也作“斧政”
萬析斧正,方可就梓。——陳衎《與鄧彰甫書》
詳細解釋
(1).以斧砍削使之合乎标準。 宋 李綱 《上道君太上皇帝書》:“營繕宮室,斧正不輟。”
(2).亦作“ 斧政 ”。請人修改詩文的敬辭。 清 顔光敏 《與曹禾書》:“小詞成之數日……幸斧正是荷。” 蘇曼殊 《與劉之書》:“拙詩蒙斧政,不勝雀躍。” 魯迅 《書信集·緻增田涉》:“《中國小說史》序文呈上……祈大加斧正。”
詞語分解
- 斧的解釋 斧 ǔ 砍東西用的工具,多用來砍木頭。古代亦用來作兵器:斧子。斧頭。斧钺。斧柯(a.斧子的柄;b.喻政權、權柄)。 用斧砍:斧正(敬辭,請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斧鑿(a.斧子或鑿子;b.指文藝作
- 正的解釋 正 è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于法則的:正當(刵 )。正派。正楷。正規。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義。正氣。 恰好:正好。正中(恘 )
網絡擴展解釋
“斧正”是一個漢語敬辭,讀音為fǔ zhèng,主要用于請他人修改自己的文章或作品,表達謙遜與尊重。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源與典故
“斧正”源自《莊子·雜篇·徐無鬼》中的典故:郢人鼻尖沾了薄如蠅翼的白灰,匠石揮斧削去白灰而鼻不傷,後比喻技藝高超或修改精準。因此,“斧正”隱含“以高超技藝修正”之意。
2.含義與用法
- 含義:謙遜地請求他人修改自己的文字作品,如文章、詩詞等。
- 適用場景:書面語中常用,例如:“拙作一篇,敬請斧正。”
- 注意:僅用于請他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不可反用(如不能說“我來斧正你的文章”)。
3.近義詞與相關表達
- 同義詞:指正、匡正、教正。
- 區别:與“雅正”相比,“斧正”更強調專業性修改,而“雅正”側重請求對方以高雅标準指導。
4.例句參考
- “學生才疏學淺,不妥之處,敬請斧正。”
- “囿于水平有限,懇請專家斧正。”
“斧正”是體現中華文化謙遜禮儀的典型詞彙,使用時需注意語境與對象,多用于正式書面交流。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莊子》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斧正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其中,“斤”是左邊的部首,表示斧頭;“正”是右邊的部首,表示正直、正确。斧正的意思是用斧頭修正、矯正,引申為糾正錯誤、改正過失。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 “斤” 中有4畫,部首 “正”中有5畫,總共是9畫。
來源:
根據考古文獻記載,斧正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的金文中。在古代,斧正經常用于描述官員的職責,表示他們需要糾正或修正錯誤和過失。
繁體:
繁體字“斧正”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斧正的書寫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大緻上保持了現代的形态。
例句:
1. 領導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很多意見,希望我們能及時斧正。
2. 學校在發現學生作弊行為後,采取了嚴厲的措施進行斧正。
組詞:
斧正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詞,例如:斧正錯誤、斧正态度、斧正行為。
近義詞:
糾正、更正、矯正
反義詞:
錯誤、失誤、偏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