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斧正的意思、斧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斧正的解釋

[(please)make corrections and improvements] 敬辭,請人修改文章,也作“斧政”

萬析斧正,方可就梓。——陳衎《與鄧彰甫書》

詳細解釋

(1).以斧砍削使之合乎标準。 宋 李綱 《上道君太上皇帝書》:“營繕宮室,斧正不輟。”

(2).亦作“ 斧政 ”。請人修改詩文的敬辭。 清 顔光敏 《與曹禾書》:“小詞成之數日……幸斧正是荷。” 蘇曼殊 《與劉之書》:“拙詩蒙斧政,不勝雀躍。” 魯迅 《書信集·緻增田涉》:“《中國小說史》序文呈上……祈大加斧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斧正”是漢語中常用的謙辭,專用于請他人修改自己的文章或作品,體現對對方專業能力的尊重。該詞源自《莊子·徐無鬼》中“匠石運斤成風”的典故,講述楚國郢人以白垩塗鼻尖,匠石揮斧削去白垩而不傷其鼻的故事,後演化為“斧正”一詞,比喻以高明手法删改瑕疵。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斧正”指“請人修改詩文的客氣話”,強調其書面語屬性及使用場景的正式性。

從語義演變看,“斧正”在古代文獻中亦作“斧政”“削正”,如清代顔光敏在《與曹禾書》中寫道“小詞成之數日……幸斧正是荷”,可見其作為文人交流的禮節性用語。《漢語大詞典》進一步指出,該詞需用于“請别人修改文章”的語境,不可反向用于自身對他人作品的修改,否則違背謙辭本質。現代使用中,“斧正”常見于學術著作序言、書畫題跋等場景,例如作者在專著後記中标注“懇請學界同仁斧正”,既彰顯謙遜态度,又隱含對專業批評的開放性。

網絡擴展解釋

“斧正”是一個漢語敬辭,讀音為fǔ zhèng,主要用于請他人修改自己的文章或作品,表達謙遜與尊重。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源與典故

“斧正”源自《莊子·雜篇·徐無鬼》中的典故:郢人鼻尖沾了薄如蠅翼的白灰,匠石揮斧削去白灰而鼻不傷,後比喻技藝高超或修改精準。因此,“斧正”隱含“以高超技藝修正”之意。

2.含義與用法

3.近義詞與相關表達

4.例句參考

“斧正”是體現中華文化謙遜禮儀的典型詞彙,使用時需注意語境與對象,多用于正式書面交流。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莊子》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蚌殼倍日并行逼除兵多者敗慚憤長嬴垂危詞箋締搆斷缣寸紙蠹蛀防空哨舫舟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法自君出輔戴婦人醇酒格來海内無雙诃佛罵祖橫草不拿,豎草不拈将衛建元澆沃籍年泂酌躩步岚霏兩錢錐牦牛梅和柳煤炭部明滴溜密楊默存魔方啪塌牝戶品頭論足羌帖千門歧路徘徊青皐跫然瓊钑全員睿嶽桑蔭不徙山朵盛際水牛縮衣啬食缇齊托財五鬥解酲香雪海獻谀宵柝懈忽